――柳州市打造林业强市课题研究
柳州市打造林业强市课题组
林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和满足社会对林产品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林业产业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产业体系,具有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特点,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使林业产业具备其它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产业所无法与之相比的发展潜力。林业第一产业是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产业,能够直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林产品的有效供给,从而为林产品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林业第二产业是林业第一产业的延续,是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附加值的林产品加工业,其产品具有降解性,在满足人们对林产品刚性需求的同时,充分拉动森林培育业的发展,实现资源越用越多;林业第三产业是以森林生态功能和典型的森林景观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能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游憩、休闲环境。林业产业不仅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包括木材、竹材、人造板、木浆、林化产品、木本粮油、食用菌、花卉、桑蚕、药材、森林旅游服务等在内的大量物质产品和非物质服务,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
一、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量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21亿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4亿公顷。天然林面积1.2亿公顷,天然林蓄积量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量19.61亿立方米。
我国有林地面积1.81亿公顷,公益林和商品林各占52.41%和47.59%。有林地面积中,防护林8208万公顷,占45.81%;特种用途林1198万公顷,占6.60%;用材林6416万公顷,占35.38%;经济林2041万公顷,占11.25%;薪炭林175万公顷,占0.96%。
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第七次清查与第六次清查间隔5年内,全国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净增11.2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亿立方米。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逐步显现,木材等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依然面临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和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等突出问题。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和进出口大国,200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44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358.8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6838.2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209.34亿元。全国木材产量达到8108.34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达到9409.95万立方米。松香、竹材、竹制品、人造板、家具等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08年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同类产品世界贸易总额的18%,贸易金额71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出口的人造板、木地板和家具等为主的木材加工产品,几乎占美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以木材为主的林产品不仅为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满足了生活消费。同时,林业产业有力支撑和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城乡就业机会,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带动生态建设,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但积淀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林业产业的森林资源支撑较弱,原料林基地建设缓慢;林业产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林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意识薄弱;林业机械制造业水平总体落后,高端林产品的加工机械主要依赖进口;林产品低端化、落后产能庞大,总体质量不高。为此,国家提出要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素质,完善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开辟林业产业新的发展领域的林业产业振兴规划,确保林业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广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广西林业生态建设成绩显著。近年来,中央领导到广西视察都高度赞赏广西生态良好。山川秀丽、碧海蓝天、空气清新,已经成为广西的一张王牌、一大优势、一个品牌。生态良好是广西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广西的资源优势。广西是中国南方重要集体林区之一,林业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广西林业产业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全区林地面积1506.7万公顷,森林面积1486.7万公顷,均居全国第六位;森林覆盖率54.2%,居全国第四位;植物种类8354种,居全国第三位;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5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2008年全区林业总产值670亿元,居全国第九位;沿海红树林面积840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8%,居全国第二位;人工红树林面积、红树林密度均居全国第一位;2008年人造板产量800万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广西林业产业重要指标位居全国首位:人工林总面积486.7万公顷,速丰林总面积180万公顷,经济林总面积220万公顷,均居全国第一位;每年商品材采伐限额1313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商品材采伐限额常年量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出材常年量约占全国七分之一,人工林出材常年量约占全国六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材出材基地;沼气池入户率达41.7%,多年居全国第一位;松香、八角、玉桂、茴油、桂油、栲胶等林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油茶林面积36.7万公顷,占全国的10%,常年年产茶籽油约3.5万吨,占全国的16.9%,最高年产量达4.3万吨。油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位、总产量和科技研发成果居全国第二位、平均单产居全国第一位。广西林业特色资源具有垄断优势:松香、八角年产量分别占全国50%、80%以上;茴油、桂油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分别占世界贸易量80%和30%以上;桉树速丰林栽培技术全国领先,拥有亚洲最大的桉树组培苗基地;实验灵长类养殖动物8万多头,年出口1.5万头,养殖老虎1400多头,是亚洲最大的实验猴养殖基地和全球最大的人工虎种源繁殖基地之一。
从森林资源总量和产业规模来看,广西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林业大省。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林业发达省区相比,广西还不是林业强省。充分发挥广西优势,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全力建设林业强省,是广西林业建设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战略、新思路和新目标的要求,我区制定并实施广西林业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提出要从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文化体系建设3个方面着重抓好重点工作,全面建设林业强区。在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实施好“六大生态工程”,即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以环北部湾生态屏障和西江千里绿色走廊为主的珠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和湿地保护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农村沼气和绿色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实施“12345”战略,即把广西林业集团建设成为一艘航母级林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速丰林和经济林两大基地,加快推进北海、钦州、梧州三个大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培育支持广西丰林、高峰容洲、桂峰林业、梧州林化四大上市公司,着力建设林浆纸一体化、木材综合加工、林化精深加工、油茶、花卉五大优势产业。在林业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推进生态文化创新和强化生态文化传播。到2015年,通过加强生态建设,突出发展产业,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生态环境载量和林业经济总量,初步构建起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使广西林业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前列,林业总产值进入全国前三位,林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步入全国林业强省行列,全区林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中,造纸业产值突破800亿元,木材加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元,油茶产业总产值实现200亿元,花卉产业总产值实现150亿元。
三、柳州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柳州市自然条件优越,林业资源丰富,特色产业突出,区位优势明显,有良好的森林资源培育基础,森林面积、蓄积均居广西各地市前列,在广西林业产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托柳州市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山区群众的愿望,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山区群众收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扶持,我市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为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坚持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十大农业工程”和“三个百万”工程,大力推进我市由林业大市向林业强市转变,林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2008年,柳州市连续两年荣获“自治区林业产业发展先进市”荣誉称号。2009年,柳州市荣获“速生丰产林建设先进市”荣誉称号。
(一)林业资源情况
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柳州市土地总面积为182.3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5.1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8.6%,其中:有林地83.7万公顷,疏林地0.16万公顷,灌木林地30.1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57万公顷;苗圃地0.03万公顷;无立木林地4.63万公顷;宜林地3.7万公顷;其他林地0.14万公顷。
柳州市目前有生态公益林34.8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15.71万公顷,疏林地0.01万公顷;灌木林地15.7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0.25万公顷,宜林地0.79万公顷。
柳州市现有森林面积113.2万公顷(含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90.5%,活立木蓄积45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1.6%。柳州市的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的总量均排广西前列,其中,杉木、油茶居广西第一位,毛竹居广西第二位。
柳州市主要的林木品种有:桉树(主要是巨尾桉广林9号)、杉木、毛竹、油茶、马尾松、湿地松等。桉树主要分布在柳江、鹿寨、柳城等县,种植面积8.7万公顷,蓄积量230.4万立方米。桉树已成为我市人造板、造纸业的主要原材料。杉木是我市的传统品种和当家树种,全市现有杉木面积34.77万公顷,蓄积量2495万立方米,约占全市立木蓄积量的54.4%,居全区第一位,主要分布在融水、融安、三江等县。我市现有油茶林109万亩,约占全区油茶面积的1/5,居全区第一位,年产茶油4000~6000吨。油茶林主要分布在三江、融水、融安及鹿寨四县。我市的三江、融安、融水三县是广西的毛竹中心产区之一。全市竹林面积已发展到5.27万公顷,其中毛竹4.09万公顷,居全区第二位,其它竹类1.18万公顷,总立竹量达到9781万根;年产毛竹1000多万根,竹材产量30多万吨。目前我市共有松树林面积18.78万公顷,蓄积量760.3万立方米,现有松树林规模、蓄积量仅次于杉木林,位居第二位。2009年全市产松材13.6万立方米。
柳州市有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物种约达300多种,以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兽类的动物为主。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种:巨蜥、蟒蛇,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30种:猕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小灵猫、斑林猫、金猫、林麝、河鹿、黄嘴白鹭、蛇雕、三线闭壳龟、山瑞鳖、大壁虎、地龟、雕鸮、草鸮、小鸦鹃、水鹿、苍鹭、雀鹰、松雀鹰、黑翅鸢、红隼、燕隼、白鹇、红腹锦鸡、褐翅鸦鹃等。
柳州市有国家保护的野生植物物种约达229科、968种、2735种,占广西野生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一。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主要有元宝山冷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0多种(主要有银杏、罗汉松、海南五针松、长苞铁杉、观光木、香果树、桫椤、马尾树等),中国特有植物物种100余种、地方重点保护植物100多种。
柳州市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融水县有元宝山、九万山、滚贝老山、贝江河,融安县有摆竹山、三锁、红茶沟、泗维河,三江县有龙塘、程阳桥,鹿寨县有九龙沟、拉沟,柳城县有凉水山等。这些区域大多有着较多原始特色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繁多动植物种类,森林茂密,季相明显,云雾缭绕,鸟语花香,气候宜人,兼之民风淳朴,苗、侗等少数民族风情浓郁,适宜发展以森林生态游、民族风情游、休闲避暑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业。
(二)林产工业发展情况
柳州市现有林产工业企业1738家,从业人员6万人,形成了以人造板、家具制造、竹木浆造纸、林产化工、林副产品等为支柱的林产工业体系,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强优企业不断涌现,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117.5亿元,其中:木材加工业产值 50.3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362%;人造板产量154.2万立方米,比“十五”期末增长2933%;造纸业产值10.2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64%;完成林业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
我市现有年加工500吨以上的茶油加工企业3家,分别是柳州市中皓油脂工业有限公司、三江县广西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融水县山青茶油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小型茶油加工企业100多家,全市年加工精茶油1000吨,加工毛茶油5000吨,产值2.8亿元,其产品有粗油、精练油、茶皂油等,加工量小、产品品种少、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
竹类加工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毛竹为主要原料,生产竹胶合板、竹地板、竹席子、竹筷子、竹工艺品等小型竹类加工业,这类加工厂全市共有200多家,其中以柳州市两面针集团竹胶合板厂规模较大。另一类是以杂交竹、麻竹为主要原料的造纸业,目前规模比较大的厂家有柳州两面针纸业有限公司、广西国发林业造纸有限公司。全市竹加工总产值约为5亿元。
杉材是柳州市最大宗的林产品,目前全市年产商品杉木材约35万立方米左右,其中约五分之一以原木外销,五分之三加工成锯材后外销,其余五分之一和可利用的采伐剩余物、锯材加工剩余物等加工成木制半成品或成品后外销。我市利用杉木加工的产品有:拼板、细木工板、活动木屋、木门、木地板等。全市现有细木工板生产企业50家,生产细木工板近60万立万米,产值10.8亿元;加工杉锯材,加工产值达到25亿元左右。
我市松材产品主要以锯材、建筑胶合模板、纸材、边皮板加工中纤板为主,全市共有松材加工企业100多家。2010年全市有松脂采割、加工企业8家,松脂产量近7000吨,生产松香5828吨,松节油10028吨,产值1.1亿元。
柳州市现有花卉生产面积0.12万公顷,年产值1.2亿元,除部分绿化苗木自给自足外,其他花卉大多从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引进。
目前我市共有野生动物驯养利用企业13家,年产值0.2亿多元。
四、柳州市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林业资金投入不足。一是柳州市农村群众总体经济收入水平不高,特别是林区群众,经济收入偏低,除维持正常的生活需要外,投入造林和抚育的资金相对较少。二是地方财力有限,对很多重点造林项目,各县的财政配套资金普遍不足,启动经费安排困难,相关资金也难按时到位。三是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的总量不多。融水县提出用三年时间新种毛竹4万亩,毛竹低产林改造6万亩的目标,但是在资金投入上,仅限于柳州市财政的扶持,县财政投入几乎为零,其他部门基本上也没有资金投入,使得该计划难以实施。
(二)产权不够明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我区刚起步,林地、林木产权制度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在集体林区仍普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在林业“三定”工作中,通过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推动了林业的发展。但由于未确权颁证到户,造成林地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不十分明晰,集体林地没有成为农民所掌握的生产资料,导致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林权纠纷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合理流转和资源优化配置,影响了社会投资林业和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制约了林业产业发展。
(三)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柳州市林产工业虽有较大发展,但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主导地位不突出。与发达地区相比,柳州市的林产工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林产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装备落后;大多数林产品是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品单一,产品知名度和产品档次低,原料利用率低,没有形成具有明显市场优势的拳头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偏低。新兴发展起来的浆纸、人造板、强化木地板、板式家具、茶油等精深加工企业由于起步晚,精深加工产品产量有限,产值仅占全市林业总产值的35.7%,缺乏高附加值产品。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龙头企业数量少,缺乏带动力。目前,全市没有一家林业上市公司,没有一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林产企业,没有一个林产工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县(区),也没有国家名牌林产品。
(四)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是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生产需求脱节,示范基地示范作用不大,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应用率低,缺乏完备的科研体系支撑,林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档次达不到出口标准,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各级财政对林业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环境、服务等扶持力度不够。另外,本地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改技术不够成熟,影响推广,效益低,林农积极性不高。
(五)林产工业用地紧缺。我市大多数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均为临时租用的耕地,租赁期限不长,遇到城市建设征地,迫使企业东搬西迁,企业居无定所,场地稳定性差,投资风险大,企业不敢投入更多的资金扩大再生产,约束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柳州青茅万亩花卉基地建设正面临征地难的处境。目前该基地花卉面积只有1000亩,距万亩基地建设还有较大差距。许多台湾商人打算进来投资,但由于土地无法解决而计划落空。三江茶油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用地问题无法解决,公司不敢投入扩大再生产。
(六)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滞后,良种普及率有待提高。柳州市目前除桉树、油茶的良种基地建设及其良种普及率做得较好外,主要的用材林当家树种――杉木、马尾松的良种繁育基地很少,杉木种源只有融安西山林场培育,每年造林所用的良种苗木供应跟不上,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从而导致长势差,产量低。融水县的“白云康杉”、“四荣油杉”等优良品种曾闻名全国,但现在本地生产所需的种苗难以满足,虽然种,但是优势未能发挥。柳州市培育的杂交竹种,在四川、贵州等地引进量大,2003~2006年,每年有500~600万株杂交竹种苗销往该地区,而在柳州本地,由于没有补贴,没有税收,乡镇发动不起种植,杂交竹推广难度相当大。
(七)林业组织机构经费不足,人才紧缺。柳州市现有林业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为3643人,其中,行政人员97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403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01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942人。由于很多乡镇林业工作站、林业技术推广应用等单位仍为差额定补或自收自支单位,人员经费无法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市唯一的一所林业科研单位――柳州市林科所,现为差额定补单位,由于人才难招收,经费无着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基本无法顾及有关林业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及发展等工作。各县(区)普遍存在林业执法队伍的人员编制少、林业站均不纳入参公管理、林政管理人员的待遇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如,融安县林政干部职工编制数为251人,其中有100人为非财政供养人员;鹿寨县全县仅有17名森林公安,办案设备相对落后,远远不能满足林政管护工作需要。
(八)拉沟自然保护区创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受阻。位于鹿寨县拉沟乡境内的拉沟自然保护区,198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县级鸟类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目前面积有15万亩,鹿寨县正在积极创建升级为自治区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将扩大到30万亩。根据保护区的有关规定,位于保护区内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村屯居民必须搬迁出来,即实施生态移民。据统计,拉沟自然保护区搬迁移民共涉及14个自然屯405户1577人,所需移民经费约9000多万元。以鹿寨县目前的财力无法拿出这样的巨额资金来完成移民搬迁工程。
五、加快柳州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环境
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和国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出台的《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等,为发展林业产业指明了方向。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广西造纸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广西林业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
市委、市政府围绕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加快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和“三个同步”战略,提出了“工业柳州要全力打造林业强市和生态文明先进市”的目标任务,并将“加快林业产业新发展,打造林业生态体系”列为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全面实施“十大农业工程”和“三个百万”工程,为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林业强市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自然条件优越
柳州市地处低纬,境内中山、低山、丘陵、台地与石山地貌相互并存,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具有夏长炎热,冬短不寒,雨量充沛,光温丰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林地土壤发育完整,土壤质地疏松,酸碱度适中,自然肥力较高,非常适合杉木、毛竹、马尾松、良种桉等森林植物生长,是杉木、毛竹的主产区,具有发展林业产业的天时地利优势。
(三)林地资源丰富
柳州市林地资源十分丰富,林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将近70%,森林面积占全市林地面积的90.5%,有乔木林、灌木林、竹林以及其它经济林等,森林面积、蓄积量均位居广西前列,丰富的林地资源为我市发展工业原料林和特色经济果木林基地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特色产业突出
柳州市经济果木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最具影响的有杉木、毛竹、油茶、蜜桔和金桔等。这些经济果木,如融水、融安的杉木,融水、三江的毛竹,三江的油茶林,柳城的“绿城”牌蜜桔,融安的“浪溪”牌金桔,等等,久负盛名,著称全国,独具地方特色,产品远销区内外及东南亚等地,极具发展潜力。
(五)区位优势明显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北部,拥有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是中国西部区域性交通枢纽,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相当明显,具有丰厚的投资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柳州正以全新的形象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之中,为林业产业在该区域内的联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六)工业基础条件较好
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镇,工业基础条件较好,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广西的1/4,为工业反哺农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林产加工业在柳州市起步较早,涉及门类较多,已形成了以人造板、家具制造、竹木浆造纸、林产化工、林副产品等为支柱的林产工业体系,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能,为柳州市林产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六、柳州市林业产业发展目标
打造林业强市,不仅要有现状指标,更要有预期指标,这些指标既包括森林面积、蓄积量要有一定的数量,产业效益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在同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还应包括生态效益、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要达到一定的指标值。柳州市是广西重点林区,是全国“东扩、西治、南用、北休”区域发展战略科学布局中列入“南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杉木、毛竹、油茶的主产区的林产品加工基地。
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上,《广西林业“十一五”和2020年发展规划》提出了重点建设两大基地,着力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八大支柱产业奋斗目标。根据广西林业产业发展目标,结合柳州市林业资源条件,柳州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创新林业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服务体系,实现现代林业建设稳步推进,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得到全面巩固和发展,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显著提高,林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增强;林产工业企业不断壮大,建成一批技术先进、产品质量过硬、能耗低、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创造一批品牌产品,木(竹)材、林副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进一步加强;以森林景观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业带动森林服务业快速发展。具体任务是,以实行林板、林纸、林油一体化经营为突破口,重点建设杉木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良种桉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丛生竹浆纸原料林基地、食用油料经济林基地和花卉基地等五大资源培育基地,培育发展木材加工、人造板及其深加工、木(竹)制浆造纸、家具工业和食用茶油茶皂产品加工等五大特色林产品加工业,打造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和观光科考游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到2020年,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基地占商品林地面积比重达到60%,森林覆盖率达到63%以上,年产商品材达到300万立方米,竹材250万吨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林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林业产业为林农人均增收300元。
七、进一步加快柳州市林业产业新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合柳州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林区稳定、生态受保护。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明晰所有权、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促进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依法、有序、合理流转。在确权发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林业投融资体制,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重点公益林监督管理和补偿机制等,允许各种社会主体公平参与林木产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充分调动经营者投资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努力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为建设林业强市打下坚实基础。
鉴于国家公益林补偿基金偏低(目前每亩每年只有4.75元),而林农采伐一根木头的收益远不低于5元,因而盗伐、滥伐水源林案件时有发生,给生态公益林区的安全维护带来诸多问题的现状,建议适当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标准,将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标准提高到每亩每年20元,这样既能基本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也更有利于生态公益林区的生态安全维护。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建立完备的投融资体系,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首先要加大政策资金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入机制,建立林业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鼓励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等流向林业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2)强化信贷支持。切实利用好林业贴息贷款,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积极提供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服务,适当延长林业贷款期限,实行优惠利率,稳定财政贴息政策。落实林地、林木资源抵押政策,逐步把林业产业发展贷款纳入政策性银行贷款范围,建立面向林业职工个人的小额贷款和林业小企业贷款的扶持机制。
(3)实行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对企业从农、林项目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以木材生产剩余物及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对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投资项目的部分进口自用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鼓励有条件的林业企业“走出去”,在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1)整合科技资源,加大林业科技攻关力度。根据当地林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林业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围绕林浆一体化、林板一体化建设、速丰林栽培技术等,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重点科技攻关,积极做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产品品质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等科研工作,逐步建立起科技链与产业链相结合的创新机制。
(2)健全林业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建设,充实力量,增加林业执法队伍的人员编制,改善林政执法办公条件;明确林政管理人员的归属问题,并提高其生活待遇,切实解决好林政管理人员的财政供养问题,充分发挥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在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方面的职能和作用,促进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3)依靠林业科学技术,推动产业发展,重振如本地杉木良种等优良品种的雄风。在用材基地培育过程中,要积极推广良种、壮苗和丰产栽培技术,着力提高单位林木蓄积量;在发展名特优经济林中,要注意大力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提高果品质量;在林产品加工过程中,优先选用制浆造纸、竹藤、复合环保木质新材料等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加强高附加值产品、高档产品和功能产品的开发,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
(4)加快建立健全林产品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准确地传递国内外林产品市场信息,主动为林业产业发展做好服务。
(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壮大和提升林业优势产业
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吸纳国内外资金,建设一批林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现代企业管理,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培育一批成长型龙头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集团优势。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与推进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批驰名品牌和产品。鼓励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扩大再生产资金。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其面向国际市场,发展高档精深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审批等方面给予倾斜。
(五)扶持林业专业经济组织,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扶持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发挥林业产业行业协会等组织在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咨询评估、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作用。加强行业协会与政府、企业间的联系沟通,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问题,引导企业落实林业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林业产业数据库,全面反映并及时发布林业产业最新产品信息,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
一要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坚持放心、放手、放开的原则,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在融资政策、税费政策和资源利用政策上一视同仁,不搞歧视。二要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单位、企业、大户等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建设,逐步实现林业产权主体多元化。三要鼓励外资和各种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转让经营等形式参与国有林业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四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私有林经营者、非公有制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保护好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五要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法律、市场和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使非公有制林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七)加强人才培养,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突出造就拔尖人才、吸引紧缺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评价制度,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改革企业经营人才管理体制,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内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和直接聘任(委任)的方式,多渠道选拔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等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要充分依托区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和科研实力,进行林木培育、精深加工产品、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技术难题攻关。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改变产学研相脱节状况,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各类中高级技能人才和农村林业能人等实用人才。基层林业工作站和国有林场、苗圃、自然保护区要优先录用大中专毕业生,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林农培训和职工转岗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林农和林业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
(八)积极支持拉沟自然保护区申报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创建工作
作为县级鸟类保护区的鹿寨拉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国家一级保护的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野生动物。有多条河流发源于该保护区内,如古赏河的上游和源头都在该保护区内,正在实施的古赏河引水工程将古赏河饮用水引到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等地,因此,该保护区的区位非常重要。但由于鹿寨县财政财力有限,保护区移民搬迁工程行动受阻。建议将拉沟自然保护区移民所需的经费上报自治区有关部门,争取申报国家移民资金补贴,积极支持拉沟自然保护区升级创建工作。
参考文献:
1、《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
2、《林业产业政策要点》;
3、《柳州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4、《中国森林资源》(国家林业局 2010.01.28.);
5、《广西:从林业大省向林业强省迈进》(广西林业产业信息网 2010.7.12.)。
课题组组长:梁 樑(柳州市政协副主席)
课题组成员:吴 博(柳州市政协经科委主任)
潘济华(柳州市林业局副局长)
刘 频(民盟柳州市委副主委)
孔汉生(民盟柳州市委宣传科科长)
丁昌东(民盟柳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蒋 威(柳州市政协经科委秘书科科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