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 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关于加快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0-04-16   经科委  

    油茶是柳州市重要的、传统的经济林树种,是柳州市一大优势资源,具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市油茶的栽种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油茶产量和效益极为低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山区综合开发和发展油茶产业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给油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又一个新机遇。柳州市如何把油茶这一资源优势变成产业资源,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市政协梁樑副主席率队,由市政协经科委和民盟柳州市委会联合组成调研组,于5月中下旬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柳州市油茶生产和发展现状

柳州市是广西的油茶重点产区之一,现有油茶林面积约156万亩,占广西全区总面积的28.4%,常年年产茶油约0.6万吨,占全区总产量的17.2%。全市有油茶分布的县()7个,其中三江县、融水县、融安县的油茶林面积分别是70万亩、27.6万亩、19万亩。三江县是全国油茶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全县油茶林面积占我市油茶林面积的44.9%常年茶籽产量在800010000吨左右,产油在15002000吨,油茶林面积及油茶产量位居广西县级单位第一位、全国县级单位第二位。2001年和2007年,三江县分别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和“全国经济林(油茶)产业示范县”荣誉称号。

二、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期粗放经营,整体效益低下

我市油茶生产大部分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种植分散,管理粗放,集约化程度很低,农民对油茶种植长期疏于修枝整形、垦复施肥、病虫害防治,绝大部分油茶林长期处于自然生长、广种薄收状态。尽管我市油茶生产不乏小面积高产茶林,但总体平均单位产量不高。据林业部门测算,目前我市油茶林平均亩产油茶籽只有14公斤左右,平均每亩产油约3公斤,产值100元左右,经济效益极低。

(二)优良品种比重低,油茶资源不断下降

长期以来,广大林农良种意识淡薄,见种就采,有苗便种,多数使用实生苗造林,优良品种比重低,致使油茶林老化严重,品种混杂,生长机能衰退,部分油茶林几乎绝收,油茶资源严重下降。三江县是我市油茶林种植面积大县,但该县引进的岑溪软枝油茶无性系等新品种油茶的种植面积只有5000多亩,占全县油茶林面积不到1%

(三)缺乏资金投入,油茶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油茶造林前期一次性投入成本高、周期长,又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再加上山区林农种植油茶的传统主要是为了解决家庭生活食用油,基本满足于自产自销,林农既不愿意投入,也不垦复施肥,油茶种植变成有果则收,无果则丢。据测算,新造油茶林从栽植当年到进入稳产期,每亩需累计投入1500元左右;低产林改造连续三年施肥、垦复,每亩需累计投入600800元,一般林农无力承受。

(四)技术指导跟不上,示范推广步伐迟缓

现有油茶林普遍存在荒、老、残、疏、密、杂等问题。有农民反映,想给自家的油茶林施肥,都不知道应该施什么肥料、施多少肥料。

(五)加工利用滞后,品种结构单一

市现有茶油加工企业100多家,大多规模偏小,资金不足,技术投入不够,多为木榨、机榨的传统方式生产作坊式初加工,设备陈旧老化,开发能力受到限制。茶油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用油上,在高等级保健茶油炼制、化妆品茶油的开发、茶皂素的提取、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上几乎处于空白状况。即使加工生产的精制茶油,也有一部分还不能达到国家一级油的标准,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

正是由于油茶生产中存在上述的种种问题,造成油茶产量和经济效益偏低,挫伤了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最后形成油茶生产“产量和效益低-缺乏投入-疏于管理-产量和效益低”的恶性循环

三、加快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产业,国务院十分重视,20079月出台的《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加大了对油茶生产的扶持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

借助国家政策机遇,广西规划2020年,全区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产油能力超过50万吨,产值200亿元。

柳州市一直努力推动油茶这一传统优势经济林的发展,在柳州市“十一五”规划中,油茶与茶叶、毛竹、水果、罗汉果、中药材等一起,列为北部三县生态发展带的重点发展品种。2008年,市委、市政府把“建设一百万亩高产油茶基地”作为2009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林“三个百万”工程之一。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推进油茶低改”作为“努力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特色农业品牌”重点工作。并于年初制定了《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计划至2020年,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97万亩,建设140万亩高标准、集约经营的油茶原料林基地,实现年产茶籽15万吨,年产值21亿元。今年814日,市委陈刚书记在林业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实施木本油料战略,打造油茶等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把油茶等作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重点来抓。

(二)柳州种植油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群众基础

柳州气候、土壤非常适宜于油茶生长,柳州种植油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已成为油茶的主产区和种植中心,群众有着种植油茶的传统和习惯。一直以来,柳州油茶林面积稳居全区第一,三江县还成为全国第二大油茶种植县,被誉为“中国油茶之乡。随着油茶进一步地得到认识,柳州当地群众种植油茶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柳州市发展油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具有丰富的经营油茶林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基础

柳州群众在长期的油茶林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从良种繁育、嫁接改良、抚育、低改、高产栽培等都有较成熟的技术基础。尤其是,柳州油茶良种繁育具有扎实的基础。近年来,先后引种、选育并经自治区林木良种认定的良种3个,其中岑溪软枝油茶具有速生、早结,高产、稳产,含油率高、油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比一般品种提早23年开花结果,产量高56倍。据广西区林科院、广西区林业局种子站,联合对三江县林溪乡冠洞村冠洞屯1990年引种的8亩岑溪软枝油茶2号油茶林测定结果:平均亩产鲜果2080斤,按鲜果产油率为6%计,该片油茶林亩产茶油达124.8斤,创种植以来最高产量。同时,三江县20094月还从湖南、江西等省引入湘林112738和赣无1号等良种油茶,丰富了全市油茶载培品种。目前柳州市有油茶良种苗木培育苗圃约50亩,年产优良苗木250万株,可供新造林2.5万亩;三江县已推广油茶良种造林0.5万亩。

(四)规模龙头企业的兴起可带动油茶产业的发展

柳州市现有茶油加工企业100多家,产品系列包括毛油、粗级油、精炼油。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至2020年,建设5个茶油精(粗)加工厂,实现年加工毛油能力6万吨,年加工茶油精油能力5.3万吨。三江县“风雨桥”食用油茶籽精加工厂,目前已建成原料预榨、浸出、精炼、提取天然茶皂素等一条龙作业生产线,年可加工原料5000吨,精炼300吨,提取天然茶皂素350吨的生产能力。柳州中皓油脂公司在柳城县沙埔镇新建加工厂,具备360万瓶/年(1800吨)精包装茶油的生产能力。三江茶油科技有限公司油脂化工厂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加工能力。随着这些龙头企业的相继投产,将有力地推动我市油茶产业的发展。

(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今世界,开发木本食用油已成为解决食用油的主要渠道和趋势,不少国家已基本实现了食用油木本化,发达国家人均20公斤,而我国木本食用油人均占有量仅0.1公斤。茶油作为木本食用油主要品种,又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四、加快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油茶产业领导机构,强化组织规划

建议成立市、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办事机构,调整和充实人员结构,整合各相关行业力量,具体负责油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制订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最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油茶品种。各油茶产区县(区)要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年度计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把建设目标任务落实到乡(镇)、村、组、农户和山头地块,坚定不移地把油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抓紧抓好,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狠抓落实。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大力宣传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及优势,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油茶产业的发展。

(二)加大资金扶持的力度,扩大筹资渠道

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建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油茶产业的生产和发展实行财政专项补贴。设立油茶良种优苗专项补贴资金,以鼓励农民利用良种优苗新造高产油茶林和更新改造现有低产林。建立优质高产油茶示范林资金补助制度,凡列入县(区)级新造优质高产油茶示范林的,油茶良种优苗由县(区)林业部门无偿提供;凡列入县(区)级油茶低产改造示范林的,经验收合格后,由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建立油茶科研及技术推广专项资金,以支持油茶新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新技术推广应用以及企业开发新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研究。

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把油茶基地建设与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种苗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涉农投资项目,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油茶原料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建设。

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民间投资及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实行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更好地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油茶产业发展。

(三)加快良种选育,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

一方面要加强种苗基地建设,一方面要严把种苗质量关。利用3年的时间,打好良种繁育基地基础,形成完善的良种基地建设体系。要严格实行油茶种苗生产和经营的市场准入制度、种苗标签和档案制度。建立中心采穗圃,实行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实行从种子(穗条)→培育→成苗→流通等生产经营全程监管。严格实行油茶种苗质量检验、检疫制度,要严把种苗质量关,销售的苗木要有“一签二证”,即良种标签、检验合格证、检疫证,做到品种清楚、种源清楚、苗木销售去向清楚。加大种苗执法力度,坚决打击非法经营、以次充好和制售假劣苗的行为

(四)大力建设重点原料林基地

根据目前的资源现状和投入水平,油茶生产必须坚持新造与低改相结合。我市今后的油茶发展主要不是靠面积扩张,大量的工作是低产林的更新。因此,各县要在油茶主产乡镇发展集中连片的油茶种植基地,重点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的油茶林基地的基础上,根据造成低产林的不同情况,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改造,提高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

(五)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油茶产业发展

培育油茶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壮大油茶产业、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鼓励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有偿划拨等形式,推进油茶基地林权流转,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种植。鼓励和支持油茶经营加工企业自办造林基地和发展订单林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力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并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提前补贴种子、种苗资金,见效后将产品以保护价的方式出售给加工企业。鼓励并支持企业争创名优产品和知名品牌,同时尽快注册绿色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品,争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通过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形成我市茶油的特色品牌,依靠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支撑的力度

充分利用柳州市现有科技单位中的人才、技术资源和科研项目经费,加大油茶科研力度,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行多个无性系混交栽植,确保油茶林有较高的授粉率和坐果率,达到高产目的。加快适宜我市立地条件和高产、稳产、抗性优良油茶品种的选择、推广工作,加强生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加快油茶生产专用机具、肥料、和农药等油茶新型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地表覆盖、作物配置等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加快油茶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茶油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率,加快茶皂素、饲料、肥料、洗涤产品等副产品的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附加值。

(七)加强技术培训,确保服务到位

健全完善市、县、乡(镇)三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现有的服务网络作用,加强对油茶技术指导与服务。通过送科技下乡、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举办技术讲座等方式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组织专家编写油茶实用生产技术手册,举办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科技示范户。油茶重点产区县要建立油茶专家咨询服务机构,组织油茶专家深入生产一线,针对油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开展定期培训和服务,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  

            柳州市政协经科委 民盟柳州市委                                                                20099

 

 抄报:市委陈刚书记,市政府郑俊康市长,张永刚副市长

    市政协胡锦朝主席,各位副主席,封俊昌秘书长,各位副秘书长

抄送: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市发改委、市林业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