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 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关于我市县、区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7-10-31     

 

为加快我市各县及城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由市政协张乔林副主席带领的专题调研组,于8月中下旬,对我市六县四城区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8天的调查研究。期间,调研组先后听取各县区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并进行深入的座谈和交流,还实地考察了各县区重点建设和规划发展的工业园区,及部分园区已投产或在建的龙头企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区工业园区(开发区)发展和建设情况

我市县、区工业园区建设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加快非公经济的发展和承接柳州工业的辐射,柳江县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有利条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于1992年开始,先后规划建设了塘头工业开发区、基隆综合开发区等经济园区,取得了初步成效。其积极探索和发展的历程,为后来各县区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进入21世纪,市委、市政府明确工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为我市工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部分县区党委、政府也先后提出了“工业强县”“工业立区,强区富民”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步伐。特别是2003年以后,各县区更是掀起了工业园区建设的热潮,无论是园区数量、开发面积、入园企业,还是园区的经济总量等,都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

目前,全市县、区已建设开发和规划发展的工业园区有27个,按建设进度和成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基本建成的,如柳江县塘头、基隆工业开发区,鱼峰区燎原、静兰、柳机工业区等5个工业园区,这一类是已经创造经济效益,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第二类是正在建设的,如柳江县新兴、穿山工业园区,柳城县河西、沙埔工业园区,鹿寨县中心工业园、雒容工业园,柳南区河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柳北区白露工业基地等19个工业园区,这一类园区比较多,而且园区建设发展极不平衡,差距也很大,少数园区已初具规模,成效显著,大多数才刚开始开发建设;第三类是正在规划的,如柳江县洛满工业园区、融水县和睦工业园区,三江县程村工业园区等3个园区,这一类园区目前正在规划,或处于筹划之中。在上述园区中,鹿寨县中心工业园、雒容工业园,属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柳江县新兴工业园区、融水县和睦工业园区,也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园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24个已建设开发的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77322.2亩,已开发面积10006.4亩,入园企业589家,完成基础设施投入约22511万元(见表1);2005年,全市县区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8.99亿元,工业增加值13.54亿元,上缴税金1.82亿元,财政收入0.83亿元(见表2)。一批工业园区通过发展,已初具规模。如柳江县的新兴工业园、鹿寨县中心工业园、雒容工业园、白露工业基地等工业园区。新兴工业园区由柳江县与广西农垦集团联合开发,从20049 月开始建设,仅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园区2000多亩工业用地的开发建设工作,引进了97家企业,计划投资总额25亿元,年生产规模达50亿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左右。2005年,该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89亿元(含柳兴制糖有限公司统计数,下同),工业增加值2.65亿元,上缴税金4619万元。其采取政府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成功模式,值得我市园区建设总结和借鉴。 

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县、区工业园区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园区地位和作用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同。县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市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重要载体和所在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经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开始显现。柳江县工业园区在这方面表现尤为明显。2005年,该县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5.8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1.34%;完成工业增加值7.89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50.87%;实现利税3.76亿元,占全县工业利税的71.48%。其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市其他县区工业园区如穿山工业园区、鹿寨县中心工业园、雒容工业园、柳南区河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柳北区白露工业基地等一批工业园区,随着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当地经济快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开始显现。    

二是园区建设已成为城镇化的延伸和拓展区。大多园区都依托乡镇城区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在所在区域的城镇化建设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如柳江县由于工业的聚集和带动,已创造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县城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4.6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9.7万人。新兴农场、穿山镇、白露乡、沙塘镇、雒容镇等园区所在城镇,正逐步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小城镇。为加速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引导非农人口转移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园区建设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各县、区党委政府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总结提高,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如柳江县的园区建设必须高起点做好规划,高标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完善机制,强力推行以商招商和全民招商这一行之有效的办法。柳南区创新招商,突出服务,打出特色牌,即飞鹅商圈牌、龙头企业牌、工业园区牌、企业存量牌和优质服务牌等等。各县区在园区建设中还牢固确立“项目是园区的生命”的观念,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这些宝贵经验,必将为推动我市县区工业园区新一轮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市县区工业园区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园区数量、规模、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巨大差距,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园区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

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由于行政区域的分割,加上缺乏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的政策引导,使大部分县区在设立工业园区时,只能单独规划、自行开发。由此产生的主要问题:

一是在市域范围内,园区分布在城市的东西南北,这有悖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的原则和规律。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园区及“污染源”又将成为城市中心区域,这势必对我市城市人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是造成各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许多工业园都以汽车配件、机械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引进的企业大同小异,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如无论北面的白露、沙塘工业基地园、还是西、南面的河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新兴、穿山工业园,以及静兰、燎源和柳机等工业园,都有一些汽车配件、工程机械加工企业(见表1)。同一产业分散在各个园区,致使各园区内企业之间产业关联度小,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业发展产业链,同时也制约产业集聚的形成。

三是造成各园区建设发展的无序竞争和有限资源的浪费。各园区从求生存、求发展的本能出发,多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争相吸引各种类型企业入园,企业空间聚集的多,内部关联的少,致使各县、区工业园区都是综合园区,而没有特色工业园区。另外,布局分散、规模小的现象,还制约园区的建设规模,造成基础设施投入大,利用率低。    

由于缺乏规划和政策引导,各工业园区的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严重抑制了各园区开拓创新动力,抬高了招商引资成本,也极大消耗优势园区的竞争实力。对此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园区开发建设资金严重匮乏

目前,建设资金普遍短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已成为各县区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各县区大多数园区开发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量大,资金筹措非常困难。如鹿寨县中心工业园,县财政三年来,已累计投入园区建设资金约850万元,今年园区争取到自治区建设扶持款500万元,但财政需配套的1000万元却难以到位。另外,据介绍,该县尚欠自治区国土厅土地开垦费约6100万元,国土厅已停止审批该县用地申报手续。新兴工业园区尽管已初具规模,但按规划设计和投资概算,第一、二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资金17770万元,现在资金缺口仍高达5000多万元。而第三期规划开发4500亩,预计资金缺口将达5000万元至1亿元。应该说,仅靠有限的财政资金和一定的负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是很难达到“三通一平”的基本要求的。

目前,园区建设资金匮乏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园区建设启动资金过分依赖财政投入,间接融资特别是直接融资不够。而我市各县区大多数财政底子薄,基本属于“吃饭财政”,财力有限(特别是北部三县),难以承受这一巨大的财政压力。

二是多数园区处于开发初期,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园区起步之初要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出让土地价格普遍偏低,融资能力较弱,特别是许多园区只强调项目引进,忽略投入成本,导致园区粗放发展,造成投入产出比过低,难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目前除新兴工业园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发展之外,大部分园区都没有建立起园区盈利机制,自我滚动发展能力不强。

三是园区开发初期由于规模小,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园区吸引力不强。此外,多数园区管委会只是一个管理机构,没有融资能力,也只能依赖财政投入,造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非常紧张。
   
因大多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本框架未能拉开,严重影响和阻碍园区的发展,造成的后果是:

一是大部分园区开发进展缓慢,出现项目等土地的情况。二是园区配套水平低,降低园区的竞争力,影响园区招商效果,集聚效应难形成。三是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征用农民土地补偿款,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如据柳江县介绍,目前柳江县各工业园区,因园区开发不能全面铺开,无法安排企业进入,造成不少项目流失的情况。柳城县沙埔工业园区也有几十家企业和项目等待入园,因缺乏600多万元征用土地补偿款,使园区开发一再推迟,今年农民已放弃耕作,如款项不到位,极易引发农民上告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园区开发建设用地严重不足

目前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中普遍反映的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制约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国家实行土地从紧政策以来,自治区、市级下达给各县区的用地指标十分有限。如柳江县2005年仅获得300多亩指标,其第一、二期已开发的2320亩工业用地,获得土地部门批文的仅有1159亩,还有761亩未获批文,再加上第三期即将开发的1875亩工业用地,其用地指标不足就更为突出。柳北区白露工业基地,规划开发2800亩土地中,除第一期开发建设的700亩外,其余约2100亩均为农用地,如无用地指标,第二期开发土地将无法征用。鹿寨县雒容工业园,规划面积4880亩。目前已开发土地2000多亩,其中1500亩尚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投资者信心已受到影响。

二是工业用地严重缺乏。这一问题对各城区,特别是城中区和鱼峰区两个城区尤为突出。因位于中心城区,受城市规划的制约,两城区内已基本没有可供开发为工业园区的土地。另外,随着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原有工业企业用地,也将逐步面临“退二进三”的功能转换问题。此外,原有企业因生产规模扩大或产业升级,需要进行二次创业,受生产用地的制约,也迫使企业向外搬迁寻求发展。据鱼峰区介绍,其静兰、燎源工业园区的部分土地,已被规划为非工业用地,其园区内企业正在积极向外寻找生产用地,已有    2家企业有外迁动向。另外,在招商引资中,洽谈的许多大项目,都因缺乏土地而不了了之。如今年鱼峰区与重庆一投资商达成在该区投资6000多万元汽车发动机项目,因缺乏土地,投资商最终选择了阳和工业区。因此,如土地资源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该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

(四)现行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目前,各县区对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没有统一模式,有

的成立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有的是政府指定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共同对园区进行管理以及协调服务的管理机构。这种“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不足和缺陷,不能适应园区建设和发展。

由于园区管理机构没有一些必要的行政管理权,虽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但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相应的证书发放和审批权,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如规划、建设、土地、环保、工商、税务等方面的权力,在县区只能成为一些职能部门的“二层机构”。因此,难以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运行机制,不能充分发挥管理和协调服务的职能。如园区建设需办理一些手续,必须与自治区和市级相关各部门协调,难免影响项目进区和项目建设,达不到预期的工作效率。据柳江县反映,其新兴工业园区规划已上报市规划委员会,至今仍未通过审批,造成园区建设项目环评工作无法完成,受此影响,企业项目环评无法通过市环保部门审批,而企业项目没有环保审批,企业又无法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无法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环环相扣,影响甚大。据柳北区反映,由于项目报建程序多,时间长,致使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如2005年第一批进驻白露工业基地的裕田机械、百花印刷等企业,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至今项目报建还未能完成。虽然许多报建程序是必须的,但时间太长,行政工作效率不高,难以适应园区建设的发展需要,也给我市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五)我市融安、融水、三江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融安县、融水县、三江县属柳州所辖的北部三县。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部三县经济和社会已有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生产条件差、科技和文化知识不够普及等多种原因制约,其经济发展相对于市属其他县区仍有一定的差距(见表3)。在市属六县中,北部三县属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由于历史的原因,北部三县工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主要表现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总量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技术层次不高等方面。如2005年,融安县、融水县、三江县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1.80亿元、9.24亿元、2.8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85亿元、4.11亿元、1.4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6%24.5%29%(见表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融安县38.6:22.6:39.8,融水县36.18:26.10:37.72,三江县为32:29:39。由此可见,北部三县工业经济总量小,所占比重普遍偏低,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从工业产业结构看,融安县以冶炼、能源、制药、缫丝、建材、化工、凉果蜜饯蔬菜等农副产品及竹木深加工为主,其中冶炼行业是支柱产业,占全县工业总量的24.6%。融水县以制糖、建材、水力发电、冶炼和竹木加工为主,其支柱企业有和睦制糖公司、贝江水泥厂和特种水泥公司、古顶、麻石等水电站、森雷工业硅公司、天宝化工公司及富吉木业公司等企业。三江县以冶炼、茶叶、茶油、牛肉农副产品及竹木深加工为主,其中冶炼行业占全县工业总量的35.6%。主要企业有三江铝厂、三聚公司、森雷工业硅公司等。从目前情况看,北部三县的工业,以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如何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发展壮大地方工业,增加财政收入,在产业定位和项目选择方面,确实让当地党委政府难以抉择。

目前,北部三县工业园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园区“三通一平”等条件尚不具备。融安县位于209国道旁的城西、高泽、浮石三个园区,主要是利用原国有企业相对集中,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配套的条件,已引进投资商兴办了15家企业,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4.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量36.4%。融水县竣岭、西洞两个工业基地,也是利用老企业等基础条件兴办企业,目前两个基地共聚集大小企业50多家,预计今年可完成工业产值3.5亿元。

由于北部三县财政有限,基础设施投入很少,主要依靠企业投入。各县因工业用地极少,普遍规模较小。如融安县规划建设城西、高泽、浮石三个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各1000亩,但实际可利用土地,仅占园区规划面积50%左右;园区规划内因农保地较多,也无法连片开发。融水县现规划建设的和睦工业园区,有近6000亩国有土地,原属融江农场所有,上世纪七十年代划归政府后,大部分被当地农民侵占并耕作至今,政府收回土地困难。北部三县园区建设困难很多,也给招商引资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三、关于加快县、区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工业实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我市要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成为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要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工业总产值达到2300亿的奋斗目标,都迫切需要我们创新发展模式,在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同时,把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作为增加总量的主战场和突破口,以超常规的举措,去争取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认为,在“十一五”期内,我市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力争每年投入1亿元的资金用于园区建设,通过34年的努力,实现工业园区经济总量占各县区工业经济总量的50%70%以上,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设施功能基本配套、集聚效能较强、优势特色明显、整体发展协调的工业园区建设新格局。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由于工业园区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把工业园区建设融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大局,当作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和领导。为此建议:

1、成立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挂帅任组长,经委、发改委、建设委、财政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领导参加。全面领导、组织园区建设工作。加强对涉及全市及县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制定、组织实施、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园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县区和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

2、制定和出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并就园区建设的产业定位、规划布局、政策措施、基金设立、招商引资、建设用地、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以规范和引导各县、区的园区建设,确保我市工业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坚持准确的产业定位,合理的规划布局

对我市县、区工业园区建设的产业定位,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当地经济所处的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和人文特点为基础,以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政策为前提。为此建议:

1、尽快制定全市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为县区建设工业园区,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2、明确各园区产业定位。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工业园区的选址布局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要求,明确各县、区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调整和优化园区产业布局。

3、制定政策,规范和引导园区建设。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和园区的产业定位,出台政策措施,规范和引导企业和项目入驻园区,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其政策措施包括:规定园区企业入驻标准、在各县区间跨区域引进项目的利益分配等鼓励政策。
   
(三)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
  我市县、区工业园区建设仍处于开发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普遍薄弱,园区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转变“市县财政不共灶”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强化“大柳州”意识,要像开展农村“三项会战”一样,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策,加大投入,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点来抓,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硬环境。为此建设:

1、多渠道筹措园区建设资金。根据各县区及市级财力的实际状况,可采取“市级财政出一块,县区园区筹一块,银行融资贷一块,入园企业投一块,上级扶持争一块”等办法来解决园区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问题。

2、建立市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基金。资金来源:每年财政预算划拨;上级扶持款;园区内的土地开发收益;市内退城入园企业原有用地,改变土地用途的土地收益等。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开办费或担保贴息等事项。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园区建设发展资金。 

3、积极探索园区建设市场化运作方式。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做法,各县区工业园区应积极探索,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建设公司,筹集和运作建设资金,实行综合开发,滚动增值。通过规范运作,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4
、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园区创办企业工业园,由企业自行规划、自主招商、自我发展。鼓励投资者参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造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开展物业租赁经营等。
   
(四)切实解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问题

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问题,已是制约我市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建议:

1、市政府应将解决园区建设土地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尽快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查,针对各园区的具体情况,如用地指标、“农保地”修编调整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积极配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当前,要抓住国家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及时把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做好修编前期工作,从而为我市工业园建设提供可靠的发展空间。
    3
、尽快解决已规划用地的征用问题。据一些县反映,由于国家实行土地从紧政策,土地征用控制极严,明年的形势更加严峻。而县政府所掌握的存量土地已不多,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将已规划的建设用地征用到手供政府贮备。由于各县缺乏资金,无能为力,而国家开发行银愿意放贷,但只放贷到市级。因此,建议市政府协调,将各县部分已规划用地与市土地贮备中心规划用地“捆绑”借贷,以便县政府将土地征用和贮备。

4、关于建设鱼峰区月山工业集中区的建议。据鱼峰区反映,该区经反复考察论证,拟在我市柳石路月山一带至白莲洞的区域,设立一个7000亩左右的工业集中区(已向市政府请示)。由于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为国有农场所有,具备建设工业园区所需的水、电、路等基本条件。目前,该区已与为上汽五菱、柳特、柳机等主机厂配套的30多家企业达成意向。该园区建成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3亿元以上。由于该区域远离市区,不会给周边生活环境造成太大影响。我们经实地考察后认为,在此设立工业园区的条件基本具备,特向市政府建议,请有关部门就园区建设在规划布局、产业定位、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行性作进一步论证,并尽快予以答复。

5、关于建设工业园区“园中园”的意见。从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县、区对建立工业园区“园中园”持积极太度,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建立工业园区“园中园”的思路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将有力地加快工业园区产业的集聚和提升,体现了“大柳州”的理念,也是解决部分县区无工业用地开发的较好思路。

——建立工业园区“园中园”,目前可供选择的地址或区域有:

一是阳和(官塘)工业新区区域内。

二是上述的月山工业集中区区域内。

三是自治区畜牧水产厅所属的国有“走马牧场”。该牧场占地约1万亩,位于柳城县西安乡与柳北区沙塘镇交界(原沙塘林校附近),209国道及柳州北外环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距柳州仅十几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具备建设园区基本条件。该园区土地开发,可争取自治区畜牧厅将“走马牧场”下放柳州管辖后自行开发,或柳州市与区畜牧厅“走马牧场”联合开发等形式。

四是融水县规划建设的和睦工业园区,如能解决农民侵占土地的问题,该园区地理位置极好,其依托融水县经济发展较快的和睦镇,水陆交通便利,融江、枝柳铁路、省内数条公路均在镇域内经过,园区位于融水县至罗城县二级公路中段,距融水县城仅20多公里,也具备建设园区的基本条件。

——如何建立工业园区“园中园”,各县区提出许多设想和方案,以阳和(官塘)工业新区为例,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在阳和(官塘)工业新区内,划出一块工业用地作为子工业区,给某成区管辖。子工业区内外基础设施建设由市政府或阳和(官塘)工业新区负责,该城区负责子工业区的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等管理工作。子工业区内企业上缴税收,由县或区与阳和(官塘)工业新区按一定比例分成。

二是在阳和(官塘)工业新区内,划出一块工业用地作为子工业区,给某城区管辖。子工业区外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市政府或阳和(官塘)工业新区负责,该城区负责子工业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等管理工作。子工业区内企业上缴税收归城区,招商引资及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由该城区统计。

三是市政府出台政策文件,明确由各县或区的按统一规划和条件负责招商引资,阳和(官塘)工业新区负责提供相应的土地,同时还负责规划、管理服务。税收按企业投产日起,五年内的地税,前三年全部归引进项目的县或区,后两年一半归引进项目县或区;五年后的税收,县或区与阳和(官塘)工业新区按46的比例分配。

这三种方案虽各有利弊,但我们认为其利大于弊,而且共同优点是,能充分调动县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潜能。在调研中,我们已切身感受到各县区对招商引资的热情,以及各县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优势和巨大潜力。因此,我们认为,我市招商引资短期内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关键还在于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在于如何创造有利条件,使这些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出来。

6、关于北部三县园区建设的建议

考虑到北部三县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需要认真思考,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建议:

一是结合资源,明确产业定位。北部三县都具有明显的绿色资源优势。融安有金桔、罗汉果、中草药、香菇、木耳、蔬菜和竹木等资源;融水有丰富的水能、竹木及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三江有茶叶、茶油、毛竹、肉牛、水果生态资源优势及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必须结合资源优势,在绿色和特色做文章,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是政策和规划引导,项目扶持。由市政府根据全市工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的要求,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北部三县发展和布局,从而有效的承接工业产业的辐射和梯度转移。应严格控制对生态环境污染、浪费资源、工艺落后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进入。

三是积极探索异地开发扶贫攻坚的途径。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即在市区边缘划出一块“飞地”设为园区,由市与扶贫开发重点县双向授权,让园区具有县级经济管理的一切权限,为园区在建设中的“一条龙服务”创造条件。通过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县域工业发展、财政增收和就业扩大,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五)进一步加园区大招商引资力度

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的生命线,园区建设目的在于有利招商引资,而招商引资的成功与否又系园区建设的成败。积极探索和创新招商引资的有效途径,实现招商形式多样化,因此建议:

1、明确招商引资的工作方向。园区建设初期要紧紧抓住项目这个重点,不论项目大小,在较短时间内引进一批项目,较快地树立园区形象。随着园区的发展,要适时调整招商思路,把重点放在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高科技项目上,实现园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招商引资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鼓励和支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有序竞争,实现产业的聚集和特色园区的形成。对按园区功能定位,跨县区引进项目进园区办企业,工业总产值归引资方统计;企业上缴税金,由引资方与园区所在地方政府按协商比例分成,利益共享。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有功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制度。

3、利用园区的特色优势招商。要进一步挖掘园区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公认度。在重大招商活动中,做好园区的包装和招商项目的推介准备工作,市政府统一以园区名义对外推介和招商,以提高招商的成功率。

4、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扩大对外开放,我市已制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关键是要贯彻落实到位。建议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对有关政策和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从而政策措施的激励机制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力争园区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六)加快理顺园区管理体制

目前,在各地工业园区的许多优惠政策日益趋同的情况下,园区体制和机制优势就将成为各地园区吸引投资的最大优势。因此,应加快园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开发园区改革步伐。建议:
    1
、深化园区管理机构改革。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应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实践中证明是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即采取“管委会”的“准政府”管理模式,充分引入“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使园区保持精简高效的运转。这是我市县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2、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现阶段,为提高各县区的工作效率,可对一些县区政府其所辖区域,有属自治区、市级重点园区,或发展迅速、规模较大的园区,按照特殊化管理办法,由市政府委托下放与招商引资有关的管理权限给这些县区政府。如一些行政审批、人员调配和财政收益支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国土、规划、建设、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都应以“授权委托,备案监督”的方式对其进行监管。通过理顺关系,使各县区园区管理机构,在招商引资、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更方便、快捷、有效,为建立精干高效的园区管理机构,或最终实现“开放式运行,封闭式管理”创造条件。

3、增加人员编制。由于园区管理机构承担了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管理服务等多项职能,各县及城区因园区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编制,其管理人员只能抽调和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兼任,因此,园区管理人员承担任务极其繁重。建议适当增加园区管理专门人员编制,以便建立更加精干、高效、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柳州市县区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调组

2006918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