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 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关于广州市、东莞市经济开发区建设考察报告
2007-10-30     

为了学习先进地区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为促进我市“再造一个工业柳州”,搞好我市新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作建言献策,市政协朱润娟副主席带领经科委委员一行9人,于200451220日,赴广州市、东莞市考察了两个城市的经济开发区。这次考察,受到了当地政协的热情接待,在当地政协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两个城市经济开发区的整体情况,听取了经济开发区负责人的详细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座谈。现将这次考察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两个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1、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当时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自1998年以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与广州高新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合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区合一”管理模式。目前该开发区实际管理的功能区面积达到了6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2.5平方公里)。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多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29亿元,出口32亿元,工业利润105.9亿元,实现税收72亿元,共吸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建厂,引进工业项目573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有80家,工业总产值超100亿的企业有两家(“安利”公司产值130亿元,“宝洁”公司产值110亿元),超50亿的有3家。

2、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是一座正在兴建的新兴科技园区,占地72平方公里,其中有8平方公里是碧波荡漾的湖面,该区规划分为六大区:行政商务区、科技教育文化区、旅游渡假区、商住区、工业区、现代物流区,总体布局是采取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内核式圈层结构:即内核层为生态区、中圈层为生活区、外圈层为生产区。该区最大的特点是突出环保生态的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充分体现出融山、水、园林为一体的生态理念,强调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科技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所有的建筑群、道路均依山傍水就势而造,地下管道将污水与雨水分流,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湖水、山丘、绿色植被等自然地貌。目前,该园区已投入65亿元搞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园区中建设轰轰烈烈,而园区绿色依旧,生机依旧,可谓是现代化新型科技工业园的榜样。

二、值得借鉴的经验

1、功能完善,优势互补。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原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四区合署办公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四合一”管理模式,实现了各个功能区之间的政策、体制、环境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一个功能完善的管理体制。这不但精减了机构,而且理顺了关系,完善了职能,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效率,使许多审批工作实现了“项目最少、环节最简、效率最高”的目标。与我们目前一些部门繁多,条块分割,审批艰难,优惠政策不到位的单一开发区相比,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这种“四合一”管理模式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2、重视软环境建设。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与国际接轨,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一切为了投资者,一功为了企业”的理念,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自2002年以来,管委会机关和部分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全面推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了政务工作,优化了办事程序。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实施并在逐步完善企业筹建协调制度,推行局以上干部联系筹建企业责任制,对重点企业实行了驻厂代表制,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建立和完善“一站式”投资服务大厅,现场受理的业务达到216项,其中63项可当场审批办理,82%以上的事项可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2003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在全市率先推行“无费区”试点,取消了大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建立工商、税务、海关等协调会议制度、信息交流制度、并联审批制度、电子信息办公制度,形成了一个“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处处都是区域形象”的氛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协调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平台。

3、创立招商网络,招商企业化、市场化。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精减机构的同时,非常注重设立中介机构,以延伸政府的服务功能,形成“小政府,大中介”管理体制,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初步形成了广泛高效的国内外招商网络,目前全区有7个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直属招商公司,具备了100多人的招商专业队伍。

4、培育企业孵化器,建立人才工作站。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多个,如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基地、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广东软件园、国家863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国科协广州科技园等,这些园地是集中介服务、风险投资、技术产权交易、高新技术产品展示和采购为一体,为创业人员提供研发用地、创业咨询、投资、融资、市场开发、人才、信息、咨询、后勤服务等各方面配套服务。对中小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优质创业环境和实行全方位孵化扶持服务,对入园企业实施“进得来、长得大、出得去”的培育战略。另外,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很注重人才引进和利用,目前有大学本科以上就业人员14500多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9800多人,同时还积极推进人才工作站建设,有重点有计划地支持一些核心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全区共建立了这种博士后工作站5个,较好地统络了高尖人才为园区服务。

5、充分利用政府掌握的国有土地资源,解决园区征地困难问题。

    广东东莞地少人多,原有土地大部分已安排工业项目,建高新区征地是第一道难题。东莞高新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划入国有农场(农工商总公司)两个,将2个镇3000多名居民安排进园区(园区每年付给农民土地使用费人均1.5万元,农民还可以从事三产等行业获得收入),异地搬迁自然屯3个(异地搬迁一次付足安置费给农民,人匀12万元至20万元不等),通过整合政府掌握的土地资源,报上级批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花较少的资金解决园区90%的土地,较好地解决征地困难的问题。

6、注重环保生态建设。

优美的环境是吸引投资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尤其是当今推崇“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现代企业,将更注重环保建设。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生态自然环境,可谓是绿色科技园的典范,尽管还在建设之中,但已受到众多企业家的垂青。广州经济开发区的区域美化绿化建设也非常好,绿地率达到38.7%,绿化覆盖率达到39.3%,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中心和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的认证。正在建设中的近37平方公里的广州科学城,也把生态环保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较好地处理了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几点体会

1、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时也遇到过经济困难,国家、省、市三级财政资金也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广州经济开发区实事求是,提出了“整体规划,分片开发,滚动发展”的战略,坚持量力而行,从小范围开发起步。在项目引进和经济技术开发方面,采取了“先经济开发,后技术开发”、“引进技术分档次,产业结构分层次,项目实施分步骤”等策略。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使开发建设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局面。实践证明,从实际出发,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是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广东人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国家给予了经济开发区很多优惠政策,广东人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创新,把更多的优势集中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四合一”管理模式,使经济、技术、资金、人才、市场、出口完美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开发区的迅猛发展。

2、永不满足,永不放松。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7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00亿元,其经济、技术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信息、资金、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吸引了全国各地创业者的眼光,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在该开发区周围附近开设办事处,挖政策、挖人才、挖项目,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毫不放松,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开辟新园,引进新项目,不断开拓,壮大。这种守业与创业并举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3、整合政府现有农场土地资源,为再造一个工业柳州服务。

    这次考察,东莞市高新工业园解决征地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给我们感触非常深。为此我们也联想到我市现有的农场土地资源,有必要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摸底,以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发挥国有农场土地在“再造一个工业柳州”中应有的作用。

 

柳州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20046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