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 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以竹浆造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竹林基地 实现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007-06-08     


    最近,自治区政府提出,要把林浆纸一体化产业作为新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我们认为,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竹浆原料林基地,对实现“工业立柳,强市富民”总体目标,搞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市发展竹子制浆造纸的有利条件及优势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柳州气候、土壤适宜于竹子生长,是竹子中心产区之一,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丰产丛生竹林。
    广西柳江造纸厂和广西国发林业造纸有限责任公司都在我市地域内,运输距离短,成本低。
    (二)雄厚的基础
    我市培育的杂交新品种撑×绿竹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被国家林业局列为100项重点推广科技成果之一。广西柳江造纸厂是广西最大的竹浆造纸综合企业,是国家新产业化———“竹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是国内最早采用竹浆造纸的企业之一,掌握了竹浆造纸的核心技术,工艺成熟,技术力量雄厚。
    (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纸产品消费潜力大。1995-2001年,我国纸浆及纸制品进口量每年平均以14·5%的速度递增。
    竹浆造纸给竹子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2003年,国家批准在柳州建立包括120万亩竹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在内的4大国家新原料产业化基地。芬兰斯道拉恩索在广西投资1·5亿美元(已签约),营造225万亩速生丰产林,在合浦建设大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印尼金光集团(APP)计划斥资500亿元人民币,在钦州、北海、南宁等地种植900万亩原料林。2001年和2002年,柳江造纸厂原料竹的需求量分别为9万吨和20万吨。该厂正在实施年产17万吨全漂白化学浆项目技改工程,至2005年将形成年产35万吨浆纸综合生产能力,年需原料竹100多万吨。之后计划再实施“年产50万吨全漂白化学竹浆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预计年需原料竹将达到300万吨以上。我市现有的竹林资源将远远不能满足其生产需要。
    (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长纤维原料的马尾松轮伐期20~30年,短纤维原料的桉树、杨树轮伐期5~7年,而竹子造林后第三年年末即可砍伐使用,且每年均可择伐,可连续收获20年以上。据调查,在柳州5~7年林龄的尾叶桉每亩每年平均可出材1~1·5立方米,按300元/立方米计,收入为300~450元。而成熟竹林(丛生杂交竹)每年亩产2~3吨,按每吨
260元计,收入可达520~780元。况且竹浆的技术性能质量介于针叶木浆和阔叶木浆之间,每一吨竹浆的生产成本要比松木浆低近1500元,比桉树浆低近900元。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木浆造纸利润少,竹浆造纸仍能保持较高的效益。
    竹林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功能,生态效益显著。
    (五)其它有利因素
    我市适宜造竹面积大。实施退蔗还林,我市要调减一部分甘蔗面积。据规划,全市今后五年新发展竹林面积32万亩。
    农村“三项”大会战,使我市农村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山区农民劳动力价格低,种植竹林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二、我市发展竹浆造纸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原料竹紧缺,不能满足造纸业发展的需要。
    我市现有竹林面积54万亩,其中毛竹34万多亩,杂交竹约16万亩,其它竹4万多亩。据统计,我市毛竹主要用于建筑和加工竹席等,用于造纸仅占7%。柳江造纸厂原料竹需求量从2001年的9万吨跃升至2002年的20万吨,本地原料竹不能满足需要,需要从市外40多个县市调进。2005年柳江造纸厂原料竹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
100万吨原料竹至少需要35万亩竹林提供,但去年全市新造竹林总面积仅为3·6万亩。如果不及早加快原料林的营造,将面临严重的原料短缺。
    其次是缺乏沟通机制。
    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一方面,农民对于种竹和卖竹等具体问题,盼望得到指导、帮助;另一方面,造纸龙头企业还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兼顾竹材的生产—收购—制浆—造纸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协调指导等服务工作,沟通好供与求之间的信息。
    第三是管理粗放,生产未上规模。
    我市像甘蔗那样成片开发种植的竹浆原料林较少,就是在融水、融安、三江等几个竹子种植大县,大面积速生丰产的竹林原料基地也少见。由于大部分是粗放经营,达不到像尾叶桉速生丰产林的投资规模及经营水平,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少,林分质量差、产量低。柳州培育的撑×绿杂交竹推广速度慢,但在区外却得到较快推广。
    第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得不到实惠。
    税费负担过重。原料竹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都要征收农业特产税,这等于向农民征收了两道农业特产税,同时,还要征收育林基金等,加大了农民的税费负担。
收购环节过多,农民得到的实惠少。据调查,目前每吨竹材收购价为220~275元之间,而农民只能得到160~200元。如果甘蔗也像此种情况,农民肯定也不愿意种。龙头企业拖欠原料款,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竹积极性。

    三、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自治区政府把改造柳州老工业基地,加快培育发展林浆纸一体化新优势产业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我市也把发展林浆纸这个优势产业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北海、钦州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已经或即将启动,竞争激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纸业竞争的焦点将逐步向原料林基地延伸,掌握原料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林(竹)浆纸一体化的产业链长,拉动面大。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竹林基地建设的认识,要站在“工业立柳,强市富民”、搞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高度,抓住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优惠和广西调减甘蔗面积的发展机遇,结合扶贫开发,把大力发展竹林基地作为调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实。
    (二)建立竹林示范基地,实现竹林速生丰产
    有关部门要建立竹林示范基地,在相似条件、相同投资的情况下,比较与甘蔗及速生桉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通过示范作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实现竹林的速生丰产、高效。建议有关部门在三年内建立起优质高产的竹林生产示范基地。
    (三)优化生产模式,实现利益共享
    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林场+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通过独资、合资、联营、股份制等方式,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发展竹林经济,源头是发展竹林基地,龙头是造纸企业,中间是流通环节。源头要保护,流通要搞活,龙头要发展。政府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发展竹林经济的机制,明确各方的权、责、利,既要重视龙头企业的发展,又要考虑当地的财政收入,更要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最终实现“三赢”。
    (四)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要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竹林基地的发展。借鉴糖业“一付二保三联动”的运作模式,预付原料竹收购定金、实施保价收购和价格联动,规范订单林业、订单农业。采取类似种植桉树的做法,种植竹子同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特产税的征收,减半或免除征收育林金。另外,政府对于规模种植的农户,给予适当的竹苗补助,切实让农民在发展竹林经济中得到实惠。
    造纸龙头企业对竹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积极参与发展竹林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进行必要的资金、技术投入,同时,还要坚决杜绝打“白条”现象,及时兑付农民原料款。采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补偿地方政府由于退耕还林、退蔗还竹或取消农业特产税及育林金而影响的财政收入,也可通过龙头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补贴返还给原料竹出售地政府,以调动当地政府发展竹林经济的积极性。
    桂北四县划入我市后,“三农”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要紧紧抓住竹浆纸一体化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竹林基地,以竹浆造纸企业作为龙头企业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