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会发言 > 2011年度
7、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好柳州
2011-01-22     

农工党柳州市委

 

【内容提要】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形式,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如何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好柳州?本文通过对柳州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大类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一、柳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

按照国家生态城市的评选标准,对柳州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大类18项经济社会指标分析显示:

经济发展类: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已达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尚未达标,到2020年达标难度不大;第三产业占GDP比例、单位GDP能耗尚未达标,到2020年达标难度比较大。

生态环境保护类:森林覆盖率2009年为61.12%,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超过17%,空气环境质量2009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5%,水环境质量柳江河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工业用水重复率,噪声环境质量,这些指标已达到和超过国家生态城市指标要求;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09年为10.3平方米,接近11平方米的达标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这些指标尚未达标,除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达标难度较大外,其余指标到2020年达标难度不大。

社会进步类:城市化水平,20062008年,柳州市城市化水平分别为34.7%34.8%35.2%,城市化进程缓慢,与55%的标准差距较大,到2020年达标难度较大;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2008年为72.58%,比20062007年度分别提高20.62%8.9%,虽然与90%标准尚有一段距离,但到2020年达标难度不大。

二、建设生态城市的“两个关系”和“四个方面”

两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二是正确处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四个方面:一是培育生态文化。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知识普及教育,包括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和发展观,努力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二是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关键是走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三是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建设重在保护,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建设,以确保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四是坚持政府主导。政府要组织制定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做好生态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和保障工作。

三、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好柳州的建议及对策

(一)强化生态意识,培育生态文化

1.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快对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文化站等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医院、环境友好型企业等为契机,掀起“绿色系列”单位创建浪潮,使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2.要树立绿色生产观,倡导绿色消费观。推动企业生产从高污染、高能耗向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生态模式转型,积极培育、发展企业生态文化;推广可循环使用消费品,提倡绿色消费。

3.要开发和丰富生态文化产品。举办生态保护大型活动,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线路,把传媒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弘扬具有柳州特色的生态文化,丰富生态文化产品。

(二)以生态建设为基本,科学制定城市规划

抓紧完善和颁布《柳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运用生态设计手段对城市的生态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应坚持:超前性、预见性、协调性、前瞻性,集思广益,结合我市市情、地方特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分步实施,确保规划的最终实现。

(三)开发和推广生态技术,成立贯彻和完成生态城市评价指标的工作体系

鼓励研究机构积极开发生态技术。围绕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的目标和达到国家生态城市评价指标要求,建立以市政府领导负主责的建设国家生态城市的工作体系。

(四)走循环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首先,要构建循环经济型工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推动工业产业集约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技术改造,提升大中型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其次,要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着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蔗糖、桑蚕、水果、蔬菜、茶叶等重点产业的发展,推进甘蔗及其它农作物的集约化生产;优化生态农业发展布局;加强生态农业建设。

第三,要加快发展生态友好型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优化结构,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信息等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等行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五)推进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

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应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城与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公平伙伴关系,实现技术与资源共享,形成互惠共生的网群系统,并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相应的生态义务和责任,以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协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