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会发言 > 2011年度
11、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推动柳州科学发展
2011-01-22     

共青团柳州市委员会

   【内容提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如何促进就业创业,推动我市科学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重大民生考题。青年群体是新增就业的主体和城乡建设的新生力量,需要立足他们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制定出台具有即时效应的就业促进政策,强化对青年创业的金融支持,系统规划推进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加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和谐必先固本;创业是富民之源,科学发展须用良策。柳州是工业重镇,也是一个人口和劳动力密集的城市,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充分保障就业都是一个长期性战略课题。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这一课题的挑战变得更为严峻。温家宝总理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站在这样的高度,就业不仅是人们获取收入的最基本来源,也是人们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据有关部门预计,2010年我市新增就业青年,将占全市新增就业总量的80%。作为我市新增就业大军的主体和城乡建设的新生力量,广大城乡青年能否实现充分就业,自主创业能否得到有力推动,都直接影响到无数个人、家庭乃至全社会的民生改善与和谐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作用能否长效发挥,更影响到“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构建柳州城乡发展新格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我市近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在就业压力陡增的去年,迎难而上果断出击,以“全民创业突进年”活动为代表,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就业的政策措施,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团组织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团委的指导下,立足广大青年的迫切需求,把贯彻落实“全民创业突进年”活动的目标任务,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谋划,迅速行动,构建平台,畅通渠道,全方位推进“柳州青年就业创业工程”。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下面,我们结合前期探索实践,就如何更好地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进一步制定出台具有即时效应的就业促进政策

针对当前就业岗位供求不平衡的实际,建议政府出台更多可产生短期、弹性、灵活就业机会的就业促进政策,快速增加就业岗位总供给,延缓新增劳动力进入市场。一方面,政府扩大购买具有公共性质的城乡公益性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并继续做好柳州市“三支一扶”等项目和就业缓冲平台。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市场体系内的岗位需求空间,鼓励支持柳州市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招收应届毕业生、农村青年及社会待业青年等群体,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创办发展;引导企业通过优化企业管理体制替代裁员。

二、进一步强化对青年创业的金融支持

实践证明,创业是促进就业的最积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与其他群体相比,青年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相对较高,但往往面临政策不明及融资难等问题。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对政府出台的许多有利政策缺乏了解,一些好的项目在运作过程中遭遇困境。建议政府拓宽渠道加大对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青年就业创业者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政策。在创业融资领域,近年来团市委通过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共青团组织推荐、青年诚信或青年联保等方式,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了比较顺畅的融资渠道。在市区,通过专题调研我们发现城市青年对创业资金的需求同样迫切,以柳北区为例,2009年上半年青年一次创业或二次创业贷款的需求就达300多万。为此,2009年团市委联合柳州市商业银行创建了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中心,竭诚帮扶城市青年创业。该项运作尽管有一定的成效,但瓶颈也凸现,主要反映在贷款和贷款担保上,如商业性银行和商业担保公司对于个体小额贷款户积极性不高,对反担保人的限制和要求过高等。建议政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采取政府贴息等方式,为部分特定的政府担保机构提供信贷风险补偿和成本费用支持,激发他们开展小额贷款、担保等业务的积极性,支持更多青年创业。

三、进一步系统规划推进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加强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未就业人群的劳动技能水平,是一个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同时必要的就业经历和技能积累对创业具有促进作用。建议政府结合当前就业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在目前国家层面已统筹培训项目、已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社会待业青年等青年群体的培训,强化用工信息发布工作,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促进全社会加速积累和储备人力资源。

四、进一步加快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步伐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既是一个缓冲带,也是一个孵化区。大批青年在见习基地接受岗位培训,提升实践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避免了他们直接流向劳动力市场,对社会人力需求均衡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也利于见习基地单位发现优秀的人力资源。2009年,团市委联合四部门在全市创建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62家,全年有2000多名青年获得上岗见习锤炼,众多青年获得见习基地单位留用。当前工作的主要障碍在于如何提高见习基地所在企业的合作热情,以及如何有效扩大见习基地的规模数量。着眼见习基地在帮扶青年就业创业所集聚的积极效应,我们建议市政府将见习基地的创建和管理纳入到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行政指导管理,针对合作单位及个人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实现见习基地的长效发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