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柳州市委员会
【内容提要】 农村饮用水安全关系到我市70%以上的农民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主要存在着水环境污染严重,建设投入资金管理体制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相关的建议及对策。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有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关系到我市农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其不仅制约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更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主要任务之一。
一、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利用国债、自治区补助以及市财政支农资金建设了254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111万元,解决了20万人的饮用水困难问题。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2005年、2006年我市分别投入专项资金1400万元和2000万元,重点解决242.6万农村人口中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申请中央、自治区和市财政安排的资金以每年9%以上的投入比例递增,计划用10年时间,解决我市农村近1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提高我市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目前,我市农村饮用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为主。自来水的使用普及率低,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143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59%;饮用水不安全人口为99.6万,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41%。而农村因饮用水水质不安全人口有40万人,占全部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的40.14%。
二、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1.水环境污染严重。我市河流污染主要为城镇居民密集群区和工业废水污染,而废水处理系统尚未建立完善,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加之农业生产、家禽养殖、人畜粪便的点面污染,以及沼气普及、改厕、改圈还未全面普及等等,水质污染引发的饮用水不安全问题较严重。
2.饮水安全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市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建成了柳江沿岸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提高了城区防御能力,但对农村水利投入相对不足,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缺口面大,农村水利设施缺乏建设、管理和维护的资金。
3. 建设管理体制滞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的所有者主体缺位、部分工程管护责任不明,工程老化失修,经营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日趋突出。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直接要求农民出工、集资的难度加大,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陷于相对被动状态。
4.农业、农村自身环境污染治理薄弱。(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不良传统习惯和环境意识薄弱,使农村饮水污染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2)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存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困难。(3)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有机肥用量减少,造成环境污染负荷加大。
5.水污染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屡屡发生。据三江、融安、市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两县的水质抽样检测合格率只有5%~7%左右,沙塘、长塘地区农村饮水抽样检测合格率也只有15%左右,水质中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超标10~100倍。近年来,伤寒、副伤寒、肝炎、流行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屡屡暴发,严重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解决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1.进一步提高对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认识。农村饮用水安全关系到我市242万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关系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水污染的危害问题,要把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积极推进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
2.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首先应妥善处理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建设的关系,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要加大对水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同时加强对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监测;第三,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力度,重点解决垃圾围村和生活污水乱流的问题。
3.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多渠道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投入机制。一要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二要进一步营造民营投资的良好氛围,为民营资本进入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弥补政府投入不足;三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调动农民兴建饮水工程的积极性。
4.充实和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镇配置专职水利人员的作用,加强农村水利队伍建设和技术指导,加速培养农村水利技术应用人才和带头人,推动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
5.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新建的农村供水工程明晰产权,落实管理主体,明确管护责任,集中供水工程做到按成本计量收费、良性运行。(193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