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 曹 滨
[内容提要] 我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在全区、全国取得了较好成绩,与我市“体教结合”工作开展得好有着直接的关系,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体教结合”工作,培养更多更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本文提出了“建立‘体教结合’领导体系和一条龙业余训练管理网络、完善检查评比制度、建立健全‘体教结合’保障制度”等建议。
体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市“体教结合”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我市竞技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加强“体教结合”,为我市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体教结合”工作的现状
自国家体育总局、教育局颁发《体育传统学校管理办法》以来,市体育局、教育局相当重视“体教结合”工作,明确提出了“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成果共享、优势互补”的指导思想,共同研究制定“体教结合”工作的对策措施。确定我市业余体校与市五中、九中、二十九中举办田径、篮球、乒乓球、足球训练点,二体校与十六中举办射击、射箭、羽毛球训练点,体育中心运动学校与一职校举办足球、举重训练点,每年有400余名学生参加训练。体教两家在抓好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注重抓好学校常规体育活动,每年都联合举办各类中小学生体育比赛,初步形成了我市“体教结合”的雏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截止2006年11月,“体教结合”在训运动员共获全区比赛金牌65枚、银牌112枚,获全国青少年比赛金牌3枚、银牌3枚,向区体校输送运动员62名,向区体工队输送运动员43名。
2006年,体育中心运动学校、一体校与巴西亚洲商务中心共同成立了克林希安国际青少年足球俱乐部,骋请巴西教练执教,为“体教结合”培养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事实证明,“体教结合”是加强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观念,培养体育优秀后备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虽然我市“体教结合”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以业余体校为主的培养体制存在很大的缺陷,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入重点学校难。二是“体教结合”工作与先进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三是“体教结合”不够广泛、普及,学校的积极性还没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加强我市体教结合工作的建议
“体教结合”是搞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体教结合”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运行机制,使体教双方有章可循,扎实推进“体教结合”工作。为此,我们建议:
1、建立“体教结合”领导体系
“体教结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体育、教育部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作保证。建议成立市“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体教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体育局长、教育局长任副组长,分管副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体育局、教育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体教结合”的领导、协调工作,解决“体教结合”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体教结合”工作的具体计划以及落实的措施,负责“体教结合”工作的检查、考评。
2、建立“一条龙”业余训练管理网络
实施“体教结合”工作,就是要把青少年儿童业余训练纳入体教两家共同管理、共同创建的青少年体育培训网络,逐步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要积极创办体育特色学校、青少年俱乐部。体育局、教育局要在继续加强对现有的五个中学一个职校体育特色班扶持的基础上,再创办一个体育特色学校;体教双方要有选择地将部分项目放到一些重点学校;创办青少年俱乐部。逐步建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 “一条龙”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选拔训练体系,形成层层衔接的人才链。
二是要抓好“体教结合”训练点建设。要充分发挥“体教结合”训练点在推动学校体育、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扩大初级层次的训练面,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训练,使训练点成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源头。
三是要统一优化项目布局,打造“品牌型”项目。对体育系统内“体教结合”体育项目进行调整优化,以水上、体操、篮球、武术、足球等项目为主,逐步打造我市特色的体育品牌。
3、建立完善检查评比制度
体育局、教育局要把“体教结合”工作纳入双方的年度工作目标,共同制定“体教结合”工作效益评估制度,完善考评机制,定期组织双方职能部门对“体教结合”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4、建立健全“体教结合”保障制度
(1)建立学生运动员就学优惠政策。体教双方共同出台优惠措施,为体育特长生入学、转学提供方便。对于特殊体育人才,要求学校适当采取特招、加分、降低分数线办法批准就近入学,重点学校要主动招收具有发展培养前途的体育特长生。同时,体教双方也要规定学校采取灵活的教学计划和措施,确保学生运动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保证其训练时间。
(2)建立“体教结合”工作的激励机制。一是体教双方要完善青少年业余训练的资助、奖励办法。二是建议市政府将“体教结合”工作纳入体育、教育部门年度工作考评范围,每年召开一次“体教结合”工作总结经验交流会,对成绩突出的职能部门、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3)完善投入机制。建议市政府把“体教结合”工作部分经费纳入市财政开支计划,体教双方每年也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体教结合”工作顺利运行。
(2039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