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柳州市委会
[内容提要] 近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频频发生水污染突发事件,导致全城停水。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认为,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系统地研究、建立完善我市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保护、开发备用水源,积极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水是生命之源,人水和谐是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然而,水质污染导致水环境普遍恶化,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稳定,沉重地敲响了水环境危机的警钟。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使柳江市内河段水源区保持着II类或III类饮用水水质标准。由于我市工业发展迅速、环保相对滞后,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饮水安全受到威胁。2004年2月,二甲苯泄入鹿寨洛清江,使沿途自来水厂全部关闭,大批鱼虾死亡;同年9月,一罐装车翻车,所载浓硫酸渗入石榴河。2004年至今,柳江市内河段先后发生4次较严重的水污染现象,其中两次导致大批鱼类死亡。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红花电站蓄水后,柳江市区河段水流减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柳江纳污能力几近饱和;另一方面,由于我市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特别是柳江上游后发展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将会产生新的甚至更严重的污染问题。因此,我市同样面临着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威胁。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系统地研究、建立我市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规定突发性事故的应急主体和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建立相关的环保、水利、民政、卫生、物价、商业、宣传、公安、工业、交通、市政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定位和协调机制。明确规定事故情况报告制度,明确事故和污染状况信息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布制度。特别是要加强与河流上下游、相邻地区的协调机制,形成及时反馈,良性互动。
此次苯类污染松花江突发事故后,事故情况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信息没有及时向下游地区通报,也没有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延误了处理污染事故时机,也造成了群众的心理恐慌。事故发生后,缺乏上下游、相邻省份和地区、各个部门之间的会商协调机制,更使局面陷于被动,而依靠临时的判断和处置,也难以达到科学、准确的要求。目前,许多城市以此为鉴,认真研究并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如最近南宁市将事故报告时间由国家规定的48小时内缩短至4小时内。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市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系统和事故处理预案。明确污染应急监测原则和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原则;明确污染事故的评估原则和指标体系,并对事故进行分级分类;明确事故后对由于污染所造成的长期影响的监控和评估原则。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政府投入机制。制订受害居民的求助和损失补偿办法。
三、依靠现代科技支撑,开发、应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通过这种系统模拟污染团沿河迁移扩散过程,计算各个河段的污染浓度,模拟沿河水库、闸门调度方案和其他措施效果,及时提供预警信息和切合实际的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应急指挥数据库,包括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数据、水文数据、气象数据、专家数据、救援物资数据、危险品仓库数据等。开发、应用重点河段在线水质监测技术和移动式水质监测技术。
四、加强沿河工厂企业的普查,落实防火、防爆、防泄露的安全要求。加强对市内和过境运载有毒有害物质车辆和船舶的管理。去年12月,一辆贵州货车在河池市区倾翻,所载的14.6吨黄磷遇空气燃烧,滚滚浓烟弥漫全城,严重影响市区31万居民的生活。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
五、通过灵活的宣传载体,在广大市民中加强对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常识的普及性宣传,培养群众对突发事故的适应性心理。开展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技术培训和模拟演习。
六、建立战略意识,积极保护、开发备用水源。近来,四川省开始着手保护全省大中城市紧急备用水源的工作;天津市采取“八禁一限”措施保护全市的备用水源。北京市去年已成功启动怀柔地区42眼水源井的备用水源。根据我市实际,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从近期考虑,做好水井的保护工作。在“6.17”、“7.19”两次洪灾中,我市的水井发挥了应急作用。但由于城市建设和其他方面原因,我市水井遭到填埋废弃而逐年减少。我市现有水井190多口,水质较好,应拔出专款维护,并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在征地中,应规定用地单位对用地内的水井负起维护责任,如确需填埋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市内按规划回建相应的水井。在哈尔滨停水的4天中,政府启动了918口水井,并同时紧急开凿新井,但仍难解偌大城市之渴,这从反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二是从远期考虑,应积极开辟第二水源。可考虑从沙埔河引水至市区;以管路方式从落久水库引水至柳州;在官塘新区建设古偿河供水工程。在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以满足未来我市人口规模和工业规模增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切实维护我市的水环境安全。
我们相信,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市有能力筑起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屏障,实现安全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