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柯家荣
记录:刘丽虹
时间:2011年4月
人物档案
1922年出生于柳州
1938年9月,毕业于桂林女中。
1938年11月,在桂林参加学生军。
1941年,学生军解散后回柳继续读高中。
1943年,高中毕业之后,在柳州市实验小学(现二中校址所在地)任教师。
1989年,在景行小学退休。
【引子】
柯家荣是谁,或许大家不认识,但说柳州东门的枕江楼大家一定知道,而柯家荣就是枕江楼主人柯国槐的孙女。
柯家荣1922年出生于柳州,祖父柯国槐为清乾隆年间优贡,分别在1915年6月、1916年7月-1917年3月任广西天河县代知事,1922年任柳城县县长,卸任后回柳,并广西禁烟委员会委员。父亲是一名军人,全家人常年跟着父亲随军出行,最长驻扎的地方就是桂林,故柯家荣毕业于桂林女中。
出生于1922年的柯家荣(左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柳州妹子。2013年其与表弟李树宜及两个女儿在柳空养老院合影。(刘丽虹 摄)
女学生踊跃参军
以柯家荣的身世,初中毕业升任高中,然后嫁个好人家可安然地相夫教子。可随着日军入侵我国的深入,本来作为西南后方的广西也不能偏安一方。1938年的夏天,日军飞机袭击广西,桂林的上空不时响起防空警报,随后是鸣响震耳的飞机引擎声由远至近而来,敌机低飞向着毫无地面防空能力的桂林疯狂地投轰炸,一座美丽的山水城市,陷入到一片火海。敌机轰炸留下的是一片废墟。
父亲说,战乱时期书没有办法读了,要不就回柳州老家避难吧。柯家荣想,我是军人的女儿,国家有难之时就袖手旁观?
柯家荣的军人父亲经常给她讲述抗日救亡的道理,加上好朋友陈粤珍的表哥参加了中共地下党,也经常与朋友一起听他们作抗日救宣传亡。
1938年11月,当时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战火逼近广西,广西当局第三次招收了青年学生组成学生军,开赴桂东南和桂南各县,宣传组织群众,配合部队作战。
16岁的柯家荣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在桂林报名参加学生军。同参加学生军的还有她的桂林的初中同学。随即,柯家荣成了第三届学生军的第一团第一中队宣传兵,负责到广西前线做抗日宣传工作。
至于为什么要当学生军去做抗日宣传工作,那是因为柯家荣当时在桂林看到,人们对于日军侵略的严重性是没有一点意识的,早年沦陷区的文艺团体到桂林宣传抗日救亡,茫然看热闹的人不少,更多人认为广西天远地远,日军什么时候才从上海打到这里。现在看到日军飞机来桂林轰炸了,才开始逃亡。这也许是她加入学生军的根本原因。
初入队学《持久战》
广西第三届学生入伍之初,统一进行为期3个月的训练,包括文化课程和实弹射击课程。1939年1月,学生军全部集中桂林进行短期训练。
国民党力图把学生军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学生军成立时,宋美玲匆匆赶来“训话慰问”;广西当局选派了一批高级政治教官,向学生们灌输三民主义和唯心论的思想。
广西学生军是国共合作抗日的产物,当时中共也派了一些党员参军,对学生军进行思想工作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通过参《论持久战》的学习学生军们意识到抗战的严重性和长久性。柯家荣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性质规定中国的对日抗战是持久战,是全面战”。
当时,广西当局与共产党还有着较好的统战关系,而桂林当时又是进步人士云集的“文化城”,一些马克思主义着作和《新华日报》《群众》等报刊都可以公开购买,学生军每个中队都有救亡室,购进了大批的进步书刊,除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还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斯诺的《西行漫记》以及《新华日报》《救亡日报》等报刊,都可以看到,这些进步书刊成了大家喜爱的读物。
柯家荣还记得,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还通过公开渠道,邀请了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文化界知名人士夏衍、范长江、陆诒、洪琛、张志让等向同学们做抗战形式、战地见闻等内容的报告,还邀请了日本反战同盟着名作家鹿地亘、台湾抗日组织的秘书张一之(张毕来)、朝鲜抗日义勇军的金奎光等作专题的演讲和报告,这些,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
到1939年2月中旬,分赴各地,各团分别在驻地再集中进行短期训练,由司令部组织巡回训练团到各团讲授政治、军事科目,由各团军官分别讲授军事技术,政工人员讲授政治知识和群众工作方法,同时训练各种宣传技能。
经过3个月的文武训练,学生军就开始到广西的各个地方进行抗日宣传工作。
1941年,柯家荣从学生军回柳继续学习时的留影。(柯家荣提供)
上前线宣传抗日
学生军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百姓的抗日救亡意识,发动群众投入到全民抗战中。
第二年春柯家荣他们出发到平乐、荔浦、蒙山一带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这些学生军,通过演街头剧、歌舞,游行、张贴标语、写大字报等对群众进行抗日救亡的道理宣传。同时还教孩子们和青年妇女学文化,做好扫盲工作。
当时,学生军随时会遭遇到日军。为避免军事能力不日军的学生军与敌军正面冲突,以保存实力,日军来了就躲到山里,或者迅速转移到下一个地方开展抗日宣传。
柯家荣说,他们经常每天步行几十公里,有时候上百里。晚上走到哪里就在那里驻地休息,常常是两个人一块睡。而行礼是一张的毡子,一两套军装、一个水壶、一个饭盒,还有两个手榴弹。晚上睡觉找一些稻草垫在地上,把一床毡子铺在稻草上,另一床拿来盖,身上穿的棉衣搭在棉被上,就这样过夜,第二天又急着赶路。
日寇入侵广西后,柯家荣他们又辗转到昆仑关协助日本反战同盟鹿地亘等到前线不远的地方向日本士兵进行反战宣传,向他们喊话,希望他们放下武器,反戈一击。当时就在距离敌军二十来米的地方。
日寇退出广西后,柯家荣和部分女生队员又到宾阳做收容难童的工作,当时还经常在敌机袭击下活动。学生军一般没有配备枪,每人只有两颗手榴弹,情况非常危急时,如果敌人不投降,学生军只能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1943年高中毕业时的柯家荣。(柯家荣提供)
从1938年底到1940年秋,柯家荣在学生军这个抗日大熔炉里锤炼了将近两年。当时在一中队里得到莫朗(后改名杨烈)、黄嘉猷(现改名黄嘉)等中共地下党的几大哥哥们的引导下,她从思想上对共产党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把柯家荣等几位同学都列为入党对象。可惜后来国共分裂,白色恐怖在学生军中弥漫,柯家荣由于年龄较小就回家升学。好些中共地下党大哥哥们也纷纷离开了学生军,柯家荣也为失掉了加入共产党的机会。
至今,柯家荣仍能哼起当年曾经唱过的曲目:我们是广西青年学生军,我们是铁打的一群,我们抱定勇敢牺牲的精神,我们要和前线的战士全国同胞誓死消灭我们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