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参政议政

关于规范“农家书屋” 管理,服务精准扶贫的建议

  • 2016-11-18    民盟柳州市委

内容导航: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农家书屋已陆续建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成为了农村群众获取“精神食粮”的好地方。

如今我市的农家书屋越建越多,但是,部分书屋在管理利用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书屋建设流于形式,管理混乱, 使用率低,成了“村级摆设”;二是书屋缺乏持续的服务保障,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基本都是村干部兼任,书屋布满了灰尘,也没有对图书进行分类;三是书屋图书的配备不适应当前村民的需求,书屋内的报刊杂志没有及时更新,缺乏新形势农业生产技术和结构调整的书,村民看不懂,更用不上;四是书屋与现有文化系统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是完全一致,造成公共财政的重复投入与浪费,成了"空壳化"

农家书屋建设的出发点是惠民,也是政府为农民办的好事。但是,在整体推进过程中,如何真正使农家书屋发挥作用,为农民服务,这是我们亟待共同探讨的问题。

为此建议:

1应进一步规范农家书屋的运行管理制度,在优化空间布局以及设立农家书屋的专项维护基金等后续发展问题上予以支持。

2、应统筹协调、整合各种文化服务项目和惠民项目,将各县的公共图书馆作为龙头,有效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实现互联互通,将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整合起来,管好用好农家书屋。

3、不断更新和引进适合农民需要的书籍配置。要及时更新书刊、杂志,适当添置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让农民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特别是对农业的相关扶持政策,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

4、完善图书管理员制度以及图书借阅、损毁赔偿等制度,特别是图书定期流转制度。在实行村与村之间的图书流通后,进一步上升到全市范围内的图书交流。此外,还可探索农家书屋与农村出版物销售网点、村邮站等融合建设模式,扩大农家书屋书籍交流。

5、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建设新农村上的作用,将管理农家书屋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学习锻炼岗位,配备专门管理员,并予以相应的报酬,以此保证书屋的正常开放。

6、拓宽农家书屋功能,发挥“一屋多用”作用。一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让农家书屋在提高现代技术应用上寻求突破。二是将书屋开进村医务室,让病人边输液边看书,也可把农家书屋整合到文化礼堂;或将书架搬到老年食堂、老年活动中心,或与学校和社区相结合,使之成为不同群体的阅览室,最大限度地方便村民看书,物尽其用。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szxweb@163.com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 ©20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