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参政议政

关于加快柳州市村屯道路建设的建议

  • 2016-12-13    朱家煦

内容导航:

    农村道路是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先导性、基础性、服务性设施,是我市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村屯道路建设,就是在打造广大农村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据初步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7328个自然村(屯)中未通(指未通机动车的)屯级硬化道路有2585个屯5945.6公里,占全市村屯35.3%,其中未通屯级道路的有287771.6公里,占全市村屯4%。未通屯级硬化道路(含未通屯级路)的村屯主要分布在三江、融水、融安3个片区县。交通落后是造成这三县经济发展滞后,群众脱贫步伐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我市自然屯通硬化路情况不容乐观,广大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有待改善,我市需要加快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加快通屯道路建设工作。

按照自治区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未通屯级硬化道路按现行扶持政策平均每公里补助35万元标准计算,需投入20.8亿元,我市每年平均投入约8000万元(含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用于村屯道路建设(含砂石路),至少要建设发展26年才能达到100%通屯硬化率。按现年均资金投入预测,到2020年我市村屯硬化道路只能完成任务数的23%。为全面实现我市提出的工作目标,初步形成等级较高、路况较好、服务面较广的农村公路网络,建议:

(一)科学合理谋划。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建设需要出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落实配套资金,明确资金使用方向、资金管理、使用要求和前期工作要求等。市直有关部门分别协调自治区各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建设任务下发各市及县区,由县级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整合资金并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市直有关部门分年度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二)建立全方位的投融资机制。要积极通过向上争取、部门支持、社会募集、财政投入等途径,形成以政府、村、屯、个人和社会各界投入的多元化,建立全方位的投融资机制,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三)做好村屯道路建设规划。要全盘考虑,统筹安排,要有项目设计和规划。比如在屯级道路宽度设计上,要改变以往标准做法,将路面宽标准适当调整,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农户拥有车辆不断增多的需要。

(四)完善养护机制。建立和理顺村屯道路的管理和养护机制,制定农村道路管理的村规民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屯级道路养护费用,明确屯级道路维护保养由村屯小组全面负责,定期专人进行保养、维护、特别是对运输车辆通行进行监督。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队,负责协助村屯道路管理、养护等行业管理、技术指导,充当村屯道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促进农村硬化道路建、管、养一体化协调全面发展。

(五)创新活动机制。充分挖掘当地人力资源,积极探索以专业队为主导、农民投工投劳,能人带头、全民参与,村民自发组建劳务队伍、农民成立工程承包施工队参加竞标、引入各种新机制、新办法,善于借力,巧妙借势,推动建设进程。充分利用 “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农民群众支持用地、拆迁、提供石料场、投工投劳等行动参与道路建设。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szxweb@163.com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 ©20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