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等社会性突发事件,造成中小学生群死群伤的事情时有发生,特别是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中,大量的学校房舍倒塌,无数如花的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之中,有很多的孩子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自我救护常识而被夺去了生命。残酷的事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自我救护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然而,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生自我救护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还是非常薄弱的。我市也和全国一样,每年夏天儿童溺水时有发生,经常有英雄为施救溺水儿童而被激流带走的报道。自我救护应该从娃娃抓起,只有在中小学中开设自我救护课程,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各种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知识和方法,真正做到让逃生知识进课堂、进教材,才会减少各种灾难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据一项调查表明:有94.1%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参加灾难应对求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中有85.3%的人却从未参加过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虽然目前我市的很多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安全教育,比如火灾的演习等,但是仅有消防安全的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增强中小学生自我救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和危险情况下的自助自救能力,减少恶性事故的发生。为此建议:
一、组织编写中小学生自我救护知识手册。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编写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知识手册,对各种突发事件产生的征兆、能够造成的危害、各种防范和应对措施等进行全面、详尽但同时又很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很具操作性的介绍,以便使受训学生对突发事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应对方法。
二、开设自我救护系列课程,普及各类灾害的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针对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开设各种自我救护安全教育系列课程,如:安全救护、防震减灾、人与环境、野外生存训练以及交通安全等,包含对学生自身、意外、人为、自然、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安全认知。课程内容取自学生生活所需安全救护技能,联系学生生活,教授学生生活中最为有用的安全救护技能。培训不仅关注在理论的掌握上,在熟记各项相关技能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战演练,如包扎、止血、固定、搬运、通气(人工呼吸、心脏胸外按压)等专项技能的讲解与训练,野外生存自救的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这些必要技能。
上一篇: 关于加强农村50人以上聚餐申报工作的建议 || 下一篇:关于调整、优化柳州市职业高中教育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