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柳州市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高职与职高、市区与各县的职高发展并不均衡,特别是各县的职业高中的办学规模却在不断萎缩,专业科目设置、在校学生人数在逐年减少,甚至需要县教育局在每年5、6月份向所管辖初中分配报读县职高的最低学生人数。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县职高的科目设置、实验仪器、设备、师资水平对想报读职高的学生的吸引力较小。比如柳城县职高的汽车、摩托车修理专业,只有一架报废多年的嘉陵70摩托车实物教材,汽车零件模型是已在市面见不到的柳江牌汽车底模,而要增加报废汽车、摩托车等教材,需要教育局、公安局、交通局等多部门审批,且对报废车的管理在县里又较为松懈。其它县职高的设备设施、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也与柳城县相似。而真正想读职高的学生更多的可能选择条件、设施更好的市区职高,因为到市区读职高照样可享受国家的补贴、优惠政策。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县职高就读学生越来越少,学校的教学设施、规模也越来越小;另一个原因就是不能报读普通高中的县区学生及家长看到县职高的办学条件,觉得在职高阶段难以学到一技之长,就直接派送学生到广东等地进行低技能务工。
要促进柳州市职业高中的发展,首先应从柳州市层面的角度来调整、优化整个柳州市、县的职业高中的办学规模。各县职高与市内职高的科目设置应尽量不重复:市区职高主要应开设学生规模较大、教学条件要求较高、能向发达地区输送有一定技能以及为市内大中型企业培养合格技工的专业科目,如计算机、汽车摩托车修理、高级宾馆服务管理与导游、物流与仓储管理、机械、机床等;而各县职高应根据各县的产业结构特点及实际条件来设置专业科目,如柳城可侧重于柑桔、甘蔗的科学种植及养护,三江可侧重于茶叶种植、加工及茶艺,融安、融水可侧重于木器加工与工艺等。这样,既提高了市、县职高的教学设施的利用率,又促进了柳州市的职业教育发展,从而为柳州市经济建设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
而部分师资缺乏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可通过市、县职高教师的合理流动、调配,特别是高职、职高每年选派的支教老师应是各县职高急需的;另一方面,可向劳动技能培训中心或社会选聘。
上一篇: 关于在我市中小学开设自我救护课程的建议 || 下一篇:加大整治力度,坚决取缔柳州市区残疾三轮摩托车乱搭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