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各级党委、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的深入贯彻落实,我市两级工商联参政议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日益明显。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量素质不断提高。在2011年市、县两级人大、政协换届工作中,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从人选的思想政治表现、依法诚信经营状况、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经济实力及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代表性等方面综合考察,让更多优秀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选为人大代表和成为政协委员。据统计,全市工商联系统(含工商联机关干部和会员)有市级人大代表29名、市级政协委员63名,县级人大代表71名、政协委员283名。在市级人大代表中有更多的异地商会会长、行业商会会长,体现了更广的代表性。在市政协工商联界别26名委员中,有25名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而更多的非公经济人士委员安排在经济、科技等其他界别。这些代表委员充分发挥自己处在经济发展前沿、联系面广、智力密集等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在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常委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工商联和非公经济人士委员在促进政协各项工作的成绩和成效。 参与民主讨论决策次数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市、县区党委、政府越来越注重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决策出台前听取工商联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比如,仅2011年市党代会工作报告、市委全会工作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就多次邀请工商联负责人参与座谈讨论,在出台柳州“十二五”规划、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等文件前也充分征求了工商联和相关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意见。通过类似座谈和沟通,使工商联参政议政的途径更宽、方式更多、力度更强、成效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