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先争优 > 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市经济新议(曾永寿)
2011-07-25   曾永寿  

社会主义市经济新议

曾永寿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资本为主导、各种资本并存竞争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私有资本为主体、公有资本为私有资本服务的市场经济。我们必须建立功能健全的资本实体并形成体系,否则就无所谓市场经济,关于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必须按照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构造公有资本的内部结构(占有者的组织制度),从而保证其既具有外在的资本功能,又根除内部可能滋生的剥削和腐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质的区别。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公有资本;私有资本;资本的外在功能;资本的内部结构。

[作者简介]曾永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柳州市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广西柳州 54500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清这个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此,笔者有一些新的看法,提出来讨论。

 一、当前理论界的认识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近来学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论点:一是无矛盾组合论。这是当前学界的主流认识。这种论点认为,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经济运行或资源配置方式,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没有矛盾,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这一经济运行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的简单组合。二是外在矛盾统一论。这种论点认为,社会主义的灵魂是集体主义,市场经济的秉性是个人奋斗,它们之间是矛盾的(当然这种矛盾不是根本性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把外在矛盾的两种东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三是重新定位论。这种论点认为,就抽象的理论和纯粹的形态而言,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形式本来是不相容的;但以中国为典型的后发展的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那种社会主义,当代的资本主义和当代的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在总体上处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的重新定位。

应当指出,上述第一种论点,与国际上主张社会主义是一种目的状态,市场经济只是实现目的状态的手段,这样一种“市场社会主义”多少有点类似。按照这种论点,社会主义原有经济制度不需要改革,只要在原有经济制度基础上,按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模式建立中国的市场就行了。这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而首先是一种经济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不是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的简单组合,而本质是一种制度创新。因此,上述第一种论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种论点,正确地看到现存的社会主义与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有矛盾,但这只是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做道德属性的分析,而不是做经济实体的分析,因而这种论点所看到的矛盾只是一种外在矛盾。显然,这种论点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都首先是一种经济实体,而后才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道德属性;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也是一种经济实体。不去研究经济实体,只是抽象地思辨它们各自的道德属性,这是舍本求末。此外,应当明白,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统一的经济实体,这种统一的经济实体可能会有两种矛盾的发展趋势,但决不是两个外在矛盾的东西或外在矛盾的两股力量的一种组合。

 第三种论点,正确地看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社会主义重新定位,即对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理论上重新认识,这是正确的。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现状是按照传统的理论或者说按照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传统理解建立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现状是不行的;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因而要对原来理解的社会主义进行重新定位即重新理解,这是勿容置疑的。但是,这种论点有两点值得商榷。第一,认为需要重新定位即重新认识的只是以中国为典型的后发展的现实社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对此笔者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科学成果,其科学性在于理论体系整体,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态度,至于其具体结论则应当具体分析。无疑,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然而,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设想是不完善的甚至不正确,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定义(即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的论述)也是不完善的甚至不科学。马克思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且在他那个时代,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没有今天这么发达,因而马克思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做出完善科学的描述。这个工作应当由后人来完善。当然,完善这一工作,又必须从马克思原来的基础出发,必须运用他所创立的基本原理即他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态度才有可能。第二,这种论点还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总体上处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当代社会主义本身还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只是这个阶段以前的预备阶段。这容易给人造成如下印象:建国以来我们搞的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那种社会主义是搞错了,搞早了;所谓对社会主义重新定位,就是倒退到搞资本主义(只是与典型资本主义在方式方法上不同,并没有质的区别)。这种说法在理论上不清不楚,在实践上有害,笔者不能苟同。此外,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对市场经济的重新定位,即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的简单照搬,而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因为,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毕竟是在典型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典型资本即私人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体系及其运行方式和配置方式,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不是也不能照搬这种通行的市场经济模式,因此也要对市场经济重新定位,这也是勿容置疑的。关于此,第三种论点并没有提及。

 此外,上述三种论点有一个通病,都没有把现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现存的市场经济看作一个经济实体,从而对它们作实体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有必要谈到笔者关于系统的观点。以往的系统论有一个正确的结论:宇宙中没有什么东西不是系统。但是,以往的系统论并没有找到系统的对象实体,它只不过是一种对以往有关思想材料所做的抽象思辨,而不是对一定对象实体所做的科学研究。笔者认为,宇宙中没有什么东西不是物体,物体即物质的体,或者说客观实在的体系,可以分为三大类:自然物体(基本粒子及其体系);社会物体(社会组织及其体系);意识物体(概念及其体系)。因此,“系统”等同于“物体”。这样,系统理论就有了确定的对象,因而可以是如物理学一样具有确定研究对象的科学。按上述观点,那么任一社会现状就都是一种物体(实体),因此都应当如物理学对物体的研究一样对它们进行实体的研究,而不能仅仅对以往有关的思想材料进行抽象的思辨。然而,上述三种论点,实质上都把社会主义只看成一种原则,一种目的状态,把市场经济只看作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而没有看作一种客观实在的实体,因此这些论点还只是停留在抽象的思辨,而没有进入真正的科学研究。笔者认为,这是上述三种论点不正确和不科学的认识论根源。应当强调指出,不对经济实体进行科学研究,只是停留在对以往有关思想材料做抽象思辨,是不可能真正认识社会主义,也不可能真正认识市场经济的。

 二、市场经济的实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今还只是我们所要建立的目标,还没有成为现实或者说还没有完全成为现实。这里所要讨论的市场经济实体,是指典型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实体。当然,个别隐含着一般,对典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体的研究结果,对理解我们将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体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说到市场经济,人们很容易就想到市场。但是,市场经济的实体就是市场吗?不是的。据辞书解释,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是指有形的市场,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显然,建起有形的市场并不就是市场经济,而无形市场则无从直接建立。因此,市场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实体。

 市场无疑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显然,说市场经济仅仅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就等于说市场经济的实体就是市场。这是当今学界的主流认识,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人们热衷于建立市场经济框架,然而收效并不大。其实这在情理之中,不知道市场经济的实体是什么,又如何去建立市场经济的框架,又怎么能够建立这个框架呢?!

 目前有一种通行的说法:企业是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那么能否说市场经济的实体就是企业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现代经济理论把企业当作交易场所,认为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1]P 39。由此笔者认为,企业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实体,企业与市场一样不过是某一实体的运动场所和表现形态。当前我国改革的重头戏,是所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为只要国有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就可以走向市场经济。对此笔者表示怀疑。笔者并不反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是认为必须先有市场经济实体而后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些人说,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言下之意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实体。这论点有些接近。因为,市场经济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是形式,商品及其交换才是实质。但是,商品经济有高级阶段和低级阶段之分,而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高级阶段的产物,因此仅仅说商品及其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实体,还不确切地符合当今典型的市场经济的情况。因此,这种论点也是不确切的。

 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实体呢?笔者认为是资本。当今的市场经济已经不是简单的商品经济,而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即资本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的要素无一例外都是资本的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如此,劳动力也是如此,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商品只能作为资本的一个要素才能被使用,才能实现其价值。奥地利经济学家鲁德维希·米塞斯指出:只有对利润的指望才把生产导入到那些能以最少的费用来最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渠道。如果对利润的指望消失了,则市场机制也就失去了它的主要动力。因为只有这一指望才开动了市场并使之保持运转。”[2]P 161。追求利润即剩余价值是资本的本性。显然,一切财富的社会形式无一例外是资本,资本作为社会经济实体在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自主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实质。不错,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但是这只能是资本的运行机制,只能是资本的配置方式。当今典型的市场经济都是资本经济,资本才是典型市场经济的实体,这是事实,大约没有人会否认。问题在于由上述事实还应当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市场经济并不是靠建造市场(包括企业)可以形成的,而是资本经济充分发展形成体系的必然结果,因为很显然,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是资本交换关系的总和,因而只不过是资本运动的系统状态。于是我们也就逻辑地得出如下结论:只有构造具有追逐利润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实体,并使之在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自主流动,从而形成资本体系,就会自然形成市场经济;如果不是这样,无论你建造多少市场建造怎样的市场,都不可能形成市场经济。

笔者认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体,是也只能是资本。当然,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与典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可以有内在的区别,但就其外在功能是追逐利润即剩余价值这一点来说不能有区别。否则要建起市场经济,要把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是不可能的。几十年来思想僵化的结果,人们似乎得了恐资病,说搞商品经济可以,说搞资本经济则不行。应当指出,资本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如果我们要搞商品经济又不搞资本经济,就只能是小商品经济。我想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不是小商品经济,那么就一定是资本经济。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实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

 按照马克思原来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计划经济,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实体不是资本实体而是计划实体。但是,由于总体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的困难,各社会主义国家实际设立的经济实体都具有不健全的资本功能,各社会主义国家从来就没有完全取消利润目标就是证明。社会主义各国想消灭资本,但又不能完全消灭资本,于是所建立的经济实体成了生殖功能不健全的阴阳人。这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要进行改革的实质所在。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恢复经济实体以资本的本来面目即健全其作为资本的外在功能,就是要使社会主义资本能够在经济生活的各方面自主运行,从而形成完整的资本体系。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有必要对资本作出定义。按马克思的原意,资本是财富(生产资料)的社会形式,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没有错,但这只是这概念的内涵,还有这概念的外延,关于此,笔者有新的理解。笔者认为,按照占有方式(所有制)的不同,理论上独立的资本形态至少可以有三种:一是个人的资本,即资本属于自然人所有,这是资本的最初形态,也是典型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态,因而笔者将其称为典型资本;二是社会(国家)资本,即资本属于全社会(由国家代表)所有;三是集体资本,即资本属于自然人集体所有。后两种资本不是个人资本的某种集合,因为这种资本的任何一个原子无例外地都由社会(由国家代表)或集体整体占有。显然,就发展趋势来说,后两种资本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经济形式,因而成为与资本主义经济实体相区别的社会主义经济实体。现实的资本形态,是上述三种形态的某种混合。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此外还有占从属地位的一部分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无疑,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的实体是资本,这没有什么好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只有能够创造利润即带来剩余价值,它们才能生存和发展,这就是说,它们只有具有资本的功能才是一种经济;在改革开放前,我们曾经淡化过它们的利润目标即淡化过它们的资本功能,由此我们付出了贫穷落后的高昂代价。因此,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实体也是或者说也应当是资本。当代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都证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包括不发达的小商品经济和发达的资本经济,显然,作为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决不能停留在不发达的小商品经济阶段,而应当发展发达的资本经济。因此,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表明社会主义经济是也只能是资本经济。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具有必然性。既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实行计划经济,仍然还要发展发达的商品经济即资本经济,那么我们就没有什么理由不构造功能完整的资本实体,从而形成资本体系即建立市场经济。此外,如上所述,社会主义经济的实体是也只能是资本,因而实行市场经济也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社会主义的资本经济与资本主义的资本经济,它们之间有着质的区别。不认识到这种质的区别,我们就会犯原则性的错误。那么它们质的区别在那里呢?就在于资本的所有制不同:典型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私有资本,而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社会(国家)资本和集体资本。正是在这意义上我们更能理解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由于生产的不够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还必须保留和发展资本,但是这种资本其所以仍然是资本,只是就其外部功能来说的,而就其内部结构(即占有者内部)来说,它已经不是资本”了,因为占有者群体是无差别的共同占有的;从这样一种共同占有的资本到消灭资本即实现共产主义,显然是一个渐进的生长过程(而生长的条件之一,就是生长载体的外在功能必须是“资本”,即必须不断地生产利润),其间不需要只有剧烈革命才能逾越的断层。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从理论上看到两种市场经济的异同。就资本的外在功能,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它们都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们都必须按照资本的本性进行运行,因而它们运行的条件需要市场以及运行的结果会造就市场。就资本的内部结构,两种资本则是区别的:资主本义社会的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是私有资本,这种资本属于自然人,因而并没有什么内部结构(作为法人的股份资本只是资本的外部结构);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是社会(国家)资本和集体资本,它们只属于自然人组织(社会和集体),不属于这个组织中的任何自然人,因而这种资本需要内部结构(占有者的组织制度),从而才能实现对这种资本的占有,因而也才有这种资本的自主运动。

综上所述,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也只能是资本经济,当然这是一种特殊的资本经济,其特殊性不在资本的外在功能,而在于资本的内部结构。由此我们窥视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构建功能健全的资本实体并形成体系,否则就无所谓市场经济,关于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什么不同;与此同时,必须按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构造占统治地位的资本的内部结构(占有者的组织制度),从而保证其既具有外在的资本功能又根除内部可能滋生的剥削和腐败,关于此,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质的区别。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莫里斯·博恩斯坦.比较经济体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原载论文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