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柳州市委员会
内容提要:“十二五”是柳州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提升柳州市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对推进“五美五好”柳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等问题,就加快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八点建议。
“十二五”是柳州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提升柳州市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根据《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指导目录》,我市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0家。2012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加速,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6 亿元,同比增长20%,生物制药、新材料产业增速分别达24%和20%,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长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仍然偏小,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还存在成长性不足,集聚度不高,未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缺乏资金,融资渠道狭窄;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高层次人才不足等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柳州工业经济受环境、资源制约比较严重,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在必行。为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成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由柳州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等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组织编制《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整体规划。
二、以重点基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三大重点”为抓手,打造“312 工程”结合我市已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集中资源建设一批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产业基地,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引进一批集聚效益高、带动力强的大型项目,力争在5年内培育出30个重点产业基地、100家重点企业、200个重点项目。
三、加快高新区等园区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战略高地
一方面,加快我市高新区等园区内污水处理、供热、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内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另一方面,围绕我市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项目,将其打造成为柳州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四、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信息基础平台、新能源并网、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建设,强化新技术应用支撑。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组织开展产业链关键和共性技术、关键产品和缺失环节等攻关课题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五、延伸和培育新兴产业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
全面调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建议将水生蔬菜产业纳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以培育和延伸产业链。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实施重点产业化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努力形成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链,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
六、以“财政补贴+政府采购”为基本扶持政策,有效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生能力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补贴政策,对满足支持条件的产品采取多标准的补助办法。在全市各类景区、园区率先示范应用新能源专用车;对节能环保、绿色(如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购买进行补贴;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将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优先予以采购。
七、注重科技与金融合作,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科技与金融的合作已经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快完善我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八、加快构筑人才高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积极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和产业发展急需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以优秀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立柳州籍域外人才库。同时,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本地人才资源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