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学茶座 > 最新推荐 > 杨廷理考卷风波

杨廷理考卷风波(五 )
柳岸行客

5
大牢前。白天。戒备森严。
铁三提饭篮悄然而至,狱卒答腔:“三哥,怎么今日又来了?铁三悄悄地答:“受一位大哥相托,来给这位蔡爷送点好吃的。
狱卒面露难色:“三哥,这位爷是孙大人盯紧的要犯,上次放你去见他,我差点吃板子了,你要送东西,万一有什么闪失,我可担待不起呀
!”
铁三宽慰地:“他一个读书贡生,能怎么地!不就趁活着吃点好的打发日子,兄弟您呀,就积点德吧!”说时递上十两一锭的银子,这点意思,就算三哥请您喝一杯得了
!”
狱卒见银子两眼放光:“喝一杯就喝一杯,你可快点呀!”收下银子放铁三提食盒进入,亦跟进。

蔡文元见铁三到,忙挣扎坐起,靠到铁栏边上。
铁三:“蔡爷,多吃点,调理好身子,往后的日子长呐!”
蔡文元会意,轻声地:“有劳三哥,请转达蔡某人对小秧姑娘和杨大哥的谢意
……”
狱卒故意咳嗽催促:“行了,行了
!”
铁三隔着栏杆握住蔡文元之手,左手又拍了两拍,然后起身。

狱卒再催:“快走快走!”拉铁三出然后将铁门轰然锁起。蔡文元展开掌心,是一个小纸卷。仔细打开一看:“忍耐勿燥,伺机救你。蔡文元迅疾将纸条投入口中,吃饭。
一队兵卒押着身披枷镣的犯人走过,铁链铮然之声令人齿寒。

6
夜。茶坊单间内。
小秧:“大哥,蔡三哥是被户部的孙不由派人抓走的,被毒打过,现押在城西监狱里。
杨廷理递上一叠银票:“这有六百两银票,你设法打点,一定要救他出来!你不知道,他是冒死进京来告御状的,这群黑官能放过他吗!他的事,我已写成一首诗,附在考卷背面了
!
小秧担心地:“那得担多大风险呀?

杨廷理激愤地击桌:“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朝廷能看到诗,皇上查问台湾的案子。我这卷子作废了也值得
!”


7
金銮殿上。早朝
和珅:“启奏皇上,今科考试,考卷都已审读完毕,这是初选的名单,请皇上过目。呈上录取名单。
太监将名单接过交与乾隆。
乾隆:“和爱卿平身。细阅录取名单后有所思忖。和珅忙解释:“考卷一共25份,录取者每甲三名,一共九名。
乾隆:“考卷是否都在?

和珅:“全都在此。招手,孙不由将一叠试卷呈上。太监接过置于乾隆案头。乾隆翻阅,后再问:“王懿修。

王懿修:“臣在。

乾隆:“这些试卷你都亲自看过。

王懿修:“微臣仔细看过。

乾隆:“这么说,你们俩都意见一致,没有什么分歧了?

和珅:“回皇上,没有分歧。

王懿修:“回皇上,有分歧。

王懿修语出,满朝皆惊,和珅不满地瞪了王懿修一眼,小声嘀咕:“有分歧在下面为什么不说出来,这不是存心和我过不去吗?

王懿修不加理会,静等乾隆发问。

乾隆:“有何分歧?
王懿修:“回皇上,注册登记及进场的考生为26名,考毕封卷也是26份,微臣启封阅卷时也是26
……”
孙不由已是汗如雨下,焦急万分,偷觑和珅,只见和珅斜眼瞪王懿修。

乾隆:“嗯?那为何少了一份?巡视殿下,厉声地,遗失考卷是要办疏忽之罪的;若要从中做什么手脚,则是要办舞弊之罪的,难道你们不知道吗?朕事先还告诫过你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言犹在耳,怎么都忘得一干二净呢?
孙不由吓得两腿哆嗦,

王懿修:“启禀皇上。试卷转移,从礼部交到吏部,都有登记画押的,这是交接用的画押登记簿,请皇上过目。
乾隆仔细审阅簿子:“嗯,不错。王懿修,这少的到底是谁的卷子,你可知道?

王懿修:“知道,所缺的乃是广西柳州杨廷理的试卷,其编号为四十三年朝试第壹拾二号卷。

乾隆边翻试卷边点头:“嗯,所言不差,你办事倒是很认真的,那——这考卷作得如何?

王懿修:“回皇上,该试卷破题准确,文论新颖,引经据典莫不精当,文字慎密有如行文流水一气呵成,依微臣之见,此考生才思敏捷,博学多识,实乃今科考生中之翘楚
!”
乾隆:“!王懿修,你向以才名闻世,难得你如此夸奖这位杨廷理,朕今天倒要查个水落石出了!”乾隆又翻登记薄,初三这日礼部交考卷26份到吏部,白纸黑字,还按有手印画了押的,不关礼部的事了。和珅,这事你怎么解释?

和珅跪下:“启禀皇上,这份考卷是奴才特地取出来的。

满朝文武噫呀之声,孙不由长舒一口气,偷偷拭汗。王懿修不禁愕然。

乾隆:“考卷现在何处?
和珅机变地:“就在奴才袖中,原准备单独奏请皇上的。

乾隆:“和珅,你也认为杨廷理的文章鹤立鸡群吗?

和珅呈上试卷:“但请皇上阅后定夺。

王懿修狐疑地看着和珅,不知他葫芦里卖什么药。

乾隆细读文章。始而皱眉,继而颔首,再而击桌叫好:“果然好文章;两位爱卿确有眼力!咦,既是英雄所见,两部同报杨廷理甲等第一便可,和珅为何要将此卷撤下?
和珅:“请皇上翻看试卷背面,可有一首诗?

乾隆翻看,吟:“‘朝考感怀’”读毕后大声地:“行呀这个杨廷理,别人都做不完考题,他可还有闲情赋诗一首,嗯——这诗也还不错嘛
!”
和珅进言:“启禀皇上。

王懿修稍感不安,知道和珅没有好话。

和珅:“此份试卷,有三大不当之处。
乾隆颇为意外:“嗯?

和珅:“按考场规矩,考生之试卷必须整洁清楚,杨廷理背面写诗,卷面不洁,此其一;
王懿修:“和大人,诗虽书背,但并未浸墨,且杨廷理作文的行楷既清晰又飘逸。言卷不洁,和大人过于牵强了
!”
乾隆点点头:“此考生不仅文章好,书法也见功力。和珅,你接着说。

和珅:“文章虽好,但背面题诗,有画蛇添足之感。王大人,你别忙,即使称不上画蛇添足,也涉嫌卖弄。试问,持才傲物之人,何以服上司?何以服同僚?更何以服众人?这样的人能取他当官吗?

乾隆哂笑:“你这么讲,也不算强词夺理
!”
和珅得意地瞪王懿修一眼:“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诗中以道听途说之事,故作骇人听闻之语。想我大清政治清明,皇恩浩荡,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何来台岛乱云’!这不是危言耸听,蛊惑人心吗
!”
乾隆震惊:“和珅,接着说
!”
和珅:“更有甚者,杨廷理胆大狂妄,藐视朝廷,借报效国家社稷之名,居然把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杨言要自惊一军
!”
乾隆持卷琢磨,继而拍案而起:“这杨廷理也太放肆了
!”
王懿修:“和大人,可不要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呀。当年汉高祖闻边关动乱,作蠓绺杌,诗云:‘大风起云兮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现综观杨廷理全诗,实是有为朝廷分忧、报效国家之意呀。再说,台澎诸岛,向来多事,乱云一句,恐非空穴来风,还请皇上明察。

和珅:“王大人,你这是狡辩
!”
王懿修:“和大人,你这是诬陷
!”
乾隆面色凝重,一时却难决断,见二人争辩,不耐烦地:“好了好了,别争了!退朝,退朝
!”
太监高喊:“退朝
--!”
和珅与王懿修二人互白一眼,愤然退去。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分解)


 相关链接:
 

关闭窗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管理维护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2859145

版权所有:(C)20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