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 会 法 制 委 员 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龙城法制 > 专题报道
广西柳州:化腐朽为神奇 破产重整使企业涅槃重生
2019-11-11 11:41:00      |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 作者:卢林峰 钟瑛嫦 丁立波

 

负债近1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97%。拖欠近400名职工工资及社保费约2000万元,职工已经3年没能享受医保。企业停产3个月,职工生活陷入低谷,情绪极不稳定。

2017年,曾经的明星企业——广西柳州鹿寨金利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利水泥公司)因陷入经营困境遭遇债务危机,已经达到严重资不抵债的情形,濒临破产清算的边缘,不得不依法进入破产程序。

面对这个社会关注度高的破产案件,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运用破产重整对金利水泥公司进行救治,化腐朽为神奇,书写了传奇般破产重整故事。

从法院依法裁定受理公司破产清算并指定管理人开展工作,到公司托管复工点火,仅用了146天。产品正式上市销售不到一周时间就实现了500余万元的销售额,取得了“边破产,边生产”的良好社会效果。

效果远不止这些。拖欠近7000万元的税款和2000万元社保得到全部清偿,一次性解决近百起诉讼、执行案件,化解了900多名债权人近20亿元的债务危机,362名职工的生计重新有了着落,为维护社会稳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星企业”进入破产程序

在柳州,说起金利水泥公司,可谓家喻户晓。

这个成立于2003年的公司,共有员工362人,是柳州乃至广西一家老牌的水泥生产企业。其创立的“通宝”水泥品牌,拥有较高的市场影响力。

然而,这家明星企业却从2012年开始,出现连年亏损,并引发一系列民事诉讼,企业资产被债权人申请冻结、查封,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2017年初,运营了14年的金利水泥公司被迫全面停产,随后,依法进入破产程序。

有职工这样描述:自2016年开始,公司就没有按时发放工资,最长连续8个月分文未发,最短连续4个多月。而且从2015年开始,公司就没有为职工缴纳五险费,很多职工到处向亲戚朋友借钱维持生计、借钱送小孩上学。

2017415日,柳州市中院裁定金利水泥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并指定管理人开展工作。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不明真相的职工们排斥破产清算。他们担心,公司破产清算后,原拖欠的工资及社保费用无法清偿。加上他们年龄偏大,一旦企业破产清算,想再就业相当困难,今后家庭的生活来源将成为一个大问题。

而相对于职工债权人而言,普通债权人的心理压力更大,因为普通债权是破产清偿顺位中排序最后的债权,许多普通债权人把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借给了金利公司,甚至还动员亲朋好友一起筹措资金借给金利公司……一旦破产清算,清偿率为零。

“府院联动”助力企业重生

清算的结果,远比想象的更糟糕。

设备老化严重,已无法正常使用,维修至少需要1500万元资金;产品结构不合理且质量不稳定,销售渠道不畅;无流动资金,恢复生产面临约3000万元的资金缺口;企业漏税高达5900万元,还需要交纳巨额的滞纳金和罚款;公司有高达17亿元的巨额债务,而资产仅3.9亿元。

面对种种困难,政府、法院开展“府院联动”,同心协力,以创新司法举措,探寻救治企业良策。

鹿寨县政府拆借300万元,用于发放停产期间职工工资,确保职工生活有保障。同时,积极派专人协调,使停交3年半的职工医保得以恢复,让职工可以享受医保看病。

柳州市中院多次召集职工代表开会,通过说法释理,化解职工心中的疑惑。法官数十次与债权人对话沟通,组建债权人委员会。

在缺乏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柳州市中院指导管理人创新大胆地尝试托管模式。

201791日,金利水泥公司托管复工点火仪式成功举行。11天后,水泥产品正式在市场上销售。

更令职工们看到希望的是,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金利水泥公司实现500余万元的销售额,取得了“边破产、边生产”的良好社会效果。

托管期间,政府、法院和管理人沉着应对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督促托管方投入1000多万元,对金利水泥公司环保技改项目进行改造,确保企业长期持续经营。

第一个托管方在托管期满后突然宣布不再继续托管,法院和管理人主动出击,及时招募到托管方,化解风险。

鹿寨县政府督促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企业生产,积极引导和推荐政府平台公司在基建工程中使用金利“通宝牌”水泥,拉动企业水泥销售量,促进公司产销平衡。

托管期间,金利水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纳税约3000万元,实现利润近1亿元,保留了300多个就业岗位,为后续重整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金利水泥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引起区内外投资人的关注,多家公司竞价收购金利水泥公司。最终,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以约6亿元的价格方案中标。

20181029日,金利水泥公司召开第三次债权人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金利公司重整计划草案》。

7天之后,金利水泥公司重整计划得到柳州市中院裁定批准执行。

破产重整取得预期效果

2019411日,金利水泥公司举行破产重整生产经营交接仪式。至此,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为曾经在破产边缘徘徊的金利水泥公司翻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从接管以来至9月,金利水泥公司已销售水泥、熟料51.6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3,288.41万元,利润总额达914.1万元,共向鹿寨县财政交纳587.07万元税款,最大限度发掘金利水泥公司的重整价值。”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凤凰涅槃,起死回生,金利水泥公司破产重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据介绍,接管以来,该公司已支付职工工资392.45万元,为职工缴纳社保150万元、公积金100余万元;投入570万元实施安全技改、环保整改,实现安全环保“零事故”。在车间维修、厂区绿化上共投入资金74万元,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职工每月餐补金额达500元,每月休息时间由4天增加到8天,职工工作生活不但得到了保障,还提升了幸福指数。

“通过多方协同努力,金利水泥公司成功从一个‘僵尸企业’转变成正常生产实体、纳税大户和职工立身之所,这是人民法院为实践供给侧改革的又一次创新,是对中央多重整少破产清算精神的贯彻落实,是司法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之作。”谈及金利水泥公司成功重整,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蒋太仁评价说。

该案的重整成功,具有什么意义?蒋太仁认为:

该重整案既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法院积极探索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试点,法院与政府合力构建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建立危困企业救援扶助资金,三级法院联动司法以破产路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案例;也是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方式化解企业债务危机,最大限度维护国家、职工和广大债权人利益,贯彻落实国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导向的典型案例。

该重整案审理中,充分利用“智慧法院”的建设成果,利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信息平台召开全国首例“现场+网络”债权人会议。

在破产程序中探索生产经营托管模式,实现了“企业破产不停产、员工不失业”,维护了当地水泥生产销售行业的稳定。

在破产企业重整投资人招募失败,但托管生产效益良好的情况下,创新性提出“托管经营+债权股”的重整模式,将优先债权留后处置,将普通债权转为破产企业股权,保留破产企业的生产资源,为破产企业重生和向好发展保留机会。

准确捕捉市场机遇,正确适用破产法律程序,及时修正重整计划草案,创新提出了“托管经营+重整投资人”的重整模式,实现危困企业从“倒闭”到“重生”。

 

相关链接:

关闭窗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59145
版权所有:(C)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