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 会 法 制 委 员 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龙城法制 > 专题报道
我市推行安置帮教“1234工程”连续五年实现100%帮教
2011-01-26 18:26:00      市司法局

   近年来,我市实施“1234工程”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即:“提高一个认识,加强两个建设,完善三项制度,落实四项举措”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发展。近五年来,全市共对16463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接茬帮教,帮教率100%,安置率98%,重新犯罪率低于1%

提高一个认识。我们站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高度扎实抓好安置帮教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综合治理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加强两个建设。一是加强组织网络建设。我市成立了由综治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相互衔接配合的综治安置帮教协调机构。全市10个县区、1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146个村(居)委会均成立了安置帮教组织,基本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网络体系。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办和认证过渡性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经济实体的意见<试行>》、《柳州市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柳州市综治委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工作职责<试行>》、《柳州市县(区)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年度考核办法》等制度。

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完善协调配合机制。我市各级安置帮教办充分发挥协调各方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专门会议,通报有关情况,协调相关事宜。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全市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协调联动机制。二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各级帮教组织已形成对回归人员进行登记、谈话、造册、建档和落实帮教措施等较完整的一套衔接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还实行“必访制度”和“一人一档案”、“一帮一结对”等管理制度。启用了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软件,加强对重点帮教对象的管控,有效防止脱管失控现象。三是完善宣传工作机制。柳州日报、柳州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不断推出我市刑释解教工作的专版、专题节目。对安置帮教工作和各类刑释解教人员的典型事例进行大力的宣扬,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落实四项举措。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没有歧视的环境。帮教过程中,我们强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诚帮人”,做到“三不”、“四个一样”,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旧罪;政治上一样对待,经济上一样支持,工作上一样信任,生活上一样关心。二是坚持开展“超前帮教”活动,把帮教工作延伸到高墙内部。长期以来,市、县(区)每年均分别组织帮教团,到区内各监狱、劳教所开展帮教活动。教育引导服刑在教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重新感悟人生,重新矫正航向,服从管理,积极改造。三是坚持热情服务,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实现就业。对于农村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农村基层组织除按政策规定落实责任田外,还采取帮助和扶持的办法,鼓励刑释解教人员开发经济项目。对于城市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我们除积极向企业推荐外,还通过多种渠道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努力做到“住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工者有其位”。四是坚持加强安置帮教实体(基地)建设,努力为刑释解教人员搭建过渡就业平台。市安帮办分别与柳州市花篮制衣有限公司、柳州市白莹劳保用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并在两企业挂牌建立了过渡性安置基地。目前,全市共建有基地10个,其中8个为县级安帮基地。基本满足了刑释解教人员过渡就业需求,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相关链接:

关闭窗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59145
版权所有:(C)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