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学习平台 > 学习心得
学习中国·东盟自贸区知识心得体会
2010-09-28 18:10:00      柳州市政协副秘书长 林冬

——借“东盟文化之窗助旅游跨越发展

 

20101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共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即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东盟四个新成员国,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

随着自贸区的建设,关税壁垒逐渐消除,为中国与东盟各方面交流创建了更加便利的发展平台,给中国-东盟包括柳州,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柳州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和东部沿海,处在我国东、中、西的结合部、东南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的交汇带,铁路、公路、航空较发达,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柳州已成为国内通往东盟各国的便捷通道。分享自贸区建设成果,借文化之窗,跨越式发展旅游产业,柳州面临千载难逢的机会。

柳州市与东盟各国友好交流源远流长并日益加深

1988年柳州市与美国辛辛那提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至今,柳州市已与8个国家的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其中包括有菲律宾穆汀鲁帕市、越南永安市、印尼万隆市、泰国罗勇府、印度印多尔市。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柳州市积极把握机遇,努力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友好交流工作。从2004年起,先后与越南永安市、菲律宾穆汀鲁帕市、印尼万隆市、泰国罗勇府、柬埔寨干丹省签订了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很好完善了柳州市对东盟国家的友城和友好交往战略布局,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许多友好交流活动。

20057月,来自菲律宾马尼拉大学的卡根尼拉教授作为穆汀鲁帕市的教育顾问,自愿到柳州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育交流服务工作。菲律宾知名大学马尼拉虔诚大学校长也来到柳州,与几所职业技术院校就开展教育交流进行协商洽谈并达成共识。

20064月至5月,在菲律宾驻广州总领事馆的积极支持下,柳州市与穆汀鲁帕市在柳州饭店成功举办了首届菲律宾美食节。美食节引起了柳州市民的强烈兴趣,前来品尝菲律宾美食的市民络绎不绝。通过菲律宾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美食节也在菲律宾引起很好反响。双方商定,今后在菲律宾穆汀鲁帕市举办中国少数民族风情美食节。

200510月,泰国罗勇府的光华华文学校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达成了进行华文教育交流的协议,将由柳州职业学院向光华华文学校派出中文教师,并接收罗勇府的教师前来进修。目前,城市职业学院的教师和毕业生已前往罗勇光华华文学校开展交流工作,泰国罗勇光华华文学校的学生也已来到城市职业学院学习中文和其他课程。

200610月至11月,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安排下,柳州市外办组织柳州市青少年艺术团赴越南河内,参加全国友协组织的中国-东盟友好之旅联谊活动,与河内少年宫艺术团共同开展联合友好演出活动。同时,柳州市邀请越南河内少年宫艺术团前来访问并参加第四届柳州国际奇石节。

友城工作和各项对外友好交流活动的积极开展,大大提升了柳州市的国际知名度,加强和促进了柳州市与东盟各国人民的了解和联系,也促进了柳州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2005年柳州市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的国际友好城市工作贡献奖,2008年,柳州再次荣获中国东盟协会授予的“特别贡献奖”,20109月,柳州市获得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联合授予的“国际友好城市特别贡献奖”。

将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成柳州旅游“走出去”的亮点

现在大家多从经济贸易和物资交流的角度来谈自由贸易区,文化交流其实也值得我们重视,文化交流可以促进经贸交流,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在精神层面、心灵层面上的沟通。素有“桂中商埠”美称的柳州,商贸活动频繁,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地理和区位优势,富有个性的柳州文化,也应走出国门,用文化的魅力去吸引、去愉悦、去感动国内外游客。

柳州要推进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建设,这四个名城互相是关联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旅游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应该与打造旅游景区,发展旅游经济相结合。柳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有4项国家级、6项自治区级、1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笔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柳州有中国南方古人类“柳江人”文化遗址白莲洞,这座岩厦式洞穴堪称中国第一座集旅游、科普于一体的洞穴科学博物馆;拔地而起的鱼峰山和山下小龙潭相传是歌仙刘三姐传歌和骑鱼升天的地方;建有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衣冠墓和柳侯祠的柳侯公园是凭古怀旧的胜地;

柳州还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柳州“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林茂、草丰”。被誉为“东方奇观”的大龙潭公园,迷人的湖光山色和古朴的少数民族村寨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使游人流连忘返;以奇石文化为特色的箭盘山公园和以明清文化及道、佛、儒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蟠龙公园,展现出柳州丰富的奇石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都可以吸引东盟游客。

将“东盟文化之窗”打造成柳州旅游“引进来”的品牌

未来几年是柳州市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旅游城市,柳州市同时也面临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与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柳州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旅游名城”建设。在这个大的发展背景下,“柳州·东盟文化之窗”项目的规划建设恰逢其时。如今东盟行政、商务区落户于南宁埌东新区,东盟经济工业园区落户于南宁市北郊,有了以“政治、商务”和“工业”为主的两大功能区。柳州若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将规划区域打造成“东盟文化之窗”,可成为柳州文化旅游新亮点。

据了解,该项目选址初定于城中区新旧城之间的区域,主要由东盟文化之窗区、高级商务区、旅游开发项目休闲文化娱乐度假区、龙城世纪游乐园、广西民族文化风情园、美食文化广场、商业文化广场、入口服务区八大部分组成,项目由广西顺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建,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607.5亩,投资规模约23.5亿元,开发期限为45年。项目规划符合柳州市未来发展用地规划,切合我市的发展方向。

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和的双赢模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生动载体。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和,一方面充分发挥文化的旅游功能,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把旅游规划和开发植根于文化的土壤之中。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互促互进,相得益彰,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两者的双赢。

“柳州•东盟文化之窗”项目既具有文化特色,又具有旅游特色,同时还具备合理开发条件,可不断与国际接轨,成为柳州文化旅游的新亮点。该项目的实施,将会给柳州市民提供一个全新的休闲旅游景区,其不仅经济效益好,同时直接增强柳州的知名度,而且每年也会为柳州提供强大的财政税收和大量的就业岗位。随着东盟文化之窗园区的推出、开发和运行,其他配套项目不断完善,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必定会形成一定规模的固定消费人口及庞大的流动消费人群。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和使用功能,参照柳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预计可以增加超过2000个就业机会;

从长远利益上讲,项目规划开发所衍生的强大产业链,可推动柳州市“一心二城”的发展升级,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商业、工业、房地产等方面的发展,使项目成为柳州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并且可以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柳州发展,同时带动柳州本土产业“走出去”,各企业之间还可以通过开展经贸活动、投资考察、合作恳谈等方式,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总之,东盟自贸区的启动,对广西对柳州,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加快推进全面开放,在经济文化各方面主动合作,共享机遇、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链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