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爱好植树,喜欢绿荫,这个爱好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
记得小时侯,我常常把小路边、田野边的随意生长的小树苗移回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适时浇水、施肥、注意它们的成长变化。每次见到它们长高一点,我就兴奋不已。上中学时,我甚至把离家30多里的校园围墙外的小槐树、小杨树、榕树苗背回家,栽在自家的院边、房后。这些原来“寂寞生无主”的小树,在我离家十多年返乡探亲时,都已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绿荫布满了房前屋后,成为家人及邻里乡亲纳凉聊天的遮阳伞,还引来远近的各种鸟儿栖息落脚。鸟儿悦耳的鸣叫更是给人们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我第二次回乡探亲时,一进村,远远望见的就是家门口的一片绿荫,这些当年我亲手栽种的各种树,已成为村中的一道风景,家中的弟弟妹妹们及邻居都感慨地说,多亏了我当年的这种爱好,让家人们有了这样一个休闲纳凉的好处所,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现在我已年过80,但仍把种树栽花当成休闲的快事。1985年我从桂林迁居至柳州时,住在一楼,楼后有一个20余平方的小院,在那里居住了十年。刚搬到那里时,我把已经荒废的院子整理出来,在围墙边搭上架子栽下葡萄;在院子中间种下桂花树、枇杷树、无花果树、桃树;在与邻居分界的栅栏旁种下罗汉竹;在花盆中种下昙花、玫瑰、菊花等。当然,枇杷树和桃树是吃了很甜的枇杷,很甜的桃,把枇杷子、桃核种在地里,桂花树和无花果树是从朋友那里要了一枝插下去的。三、四年后,原来光秃秃的院子变得绿意盎然,成了青翠的花园。每天清晨,一推开后门,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在葡萄架下踢踢腿,在枇杷树下伸伸腰,再在桂花树下做几次深呼吸,打上一套太极拳,实在是神清气爽。此时,真的享受到耕耘后的成果,花草树木给予的回报。1994年,我再次迁居至目前的小区,环境好了,住房大了,可还是常常怀念我那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小院。现在住在楼上,没有了原来的后院,我的种树嗜好只好在阳台的几个花盆中施展了。除了种了几盆昙花,我还常常把一些枇杷核、桃核、芒果核种在花盆里,等它们发芽出苗长到一尺左右时,我再把它们移种在楼下小路边的草地上,并时时给它们浇水。这些年来,我移种的树成活过半,长的有两米多高了,虽然条件环境所限,在小区的绿化中无法成荫,孤零零的长在路边,但每每走过小路,看着自己亲手栽下的小树,一天天的长高,一天天的枝繁叶茂,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长一样高兴。
种树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树上结的几个果,我常想,要是大家都能爱护城市的绿化,美化自家的房前屋后,那么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就又添了一片绿色,既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又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举手之劳,何乐不为?
上一篇: 我爱柳州美 || 下一篇:美丽广西 生态乡村(组图)——柳州盟员龙建萍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