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但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农村留守儿童却留在了农村家里,多半是由祖辈照顾,严重缺乏教育管理和亲情关怀,对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带有普遍性、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妥善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据柳州市妇联的一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柳州市6-11岁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达31099人,占全市儿童总数的比例为11.06%,其中在寄宿制学校就读的留守儿童占70%左右。近年来,柳州市通过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维护、青春期教育、防流控辍等行动,促进了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不足、农村寄宿学校的社会关注度较低、办学条件简陋、生活教师及管理服务人员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不够等普遍问题。
为此,我们建议,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建设体系来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
1.建议政府研究制定扶助性政策,建立财务保障机制,制定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安置的政策性投入。
2.建议学校努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加强寄宿管理服务,加强教师职工培训,建立教师“代管家长制”。
3.建议探索建立“留守儿童”社会教育与管理体系,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捐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政府购买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联动协作机制,合力打造关爱平台,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