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前5月我国保障房建设完成投资3895亿元
保障房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住建部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保障房建设已开工346万套,开工率为46.4%,基本建成206万套,完成投资3895亿元。此外,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
记者对比上月数据发现,仅一个月时间,保障房建设完成投资资金增加了1400多亿,有加速推进之势。
“今年前4月,全国已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28万套,基本建成150万套,完成投资2470亿元,目前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比较顺利。”5月下旬,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向媒体表示,资金预算不会成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绊脚石,各地筹资的压力将逐步得到缓解。
据悉,由于去年开工的1000万套保障房在今年会继续施工,加上今年新开工700万套的任务,保障房的在建规模将达到一个新高度,资金的需求量较往年也有所提高。然而,资金并没有成为拦路虎。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中央已下达地方1483亿元补助资金,其中第一批补助资金454亿元已于2月份下达到地方,较去年提前1个月,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面临的筹资的压力将逐步得到缓解。
“今年中央对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力度只增不减,而且中央也明确要求地方政府把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安排在预算内。同时,中央代地方发行的国债优先和倾斜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张学勤表示,加之各地还加大银行信贷的支持力度,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张学勤还表示,将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建立“永久责任制度”。据记者了解,目前住建部正在组织开展全国性保障性住房质量安全大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会立刻要求当地进行整改。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质量问责不仅对参建单位有要求,地方政府也要将其纳入考核机制中。
另外,张学勤表示,对于老百姓关注的保障房周边配套设施是否完善问题,政府已经着力解决。(来源:中国证券网)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十一五”期间,我国保障房建设呈不断加速趋势,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了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的住房保障政策框架也逐渐清晰。“十二五”时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将有更多百姓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保障房建设不断加速
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范围、保障标准。
自此,我国开启了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大幕。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涉及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以及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等多个方面。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建设工程呈现不断加速趋势。
建设保障性住房,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资金问题。中央政府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得以推进的重要前提。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高达1336亿元。
中央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财政投入成为“风向标”,各地也不断加大了省、市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如黑龙江省2010年安排省级补助资金19.1亿元,比上年增加2.09亿元。江西省2010年省级及市县级财政安排保障性住房资金分别达到19.07亿元和101亿元,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近650亿元。
作为筹措资金的主体,各地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如重庆规定土地出让毛收入的5%用于保障房建设。此外,一些地区搭建了专门的融资平台,为保障房建设获取稳定的资金来源。
土地供应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前提。中央一系列土地方面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各地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土地供应不断增加。如北京市采取多种措施优先保证政策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并尽可能选择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段进行建设。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不断推进,逐年加速,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创历年之最。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介绍,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超额完成当年初国务院部署的任务。
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逐渐形成
60多岁的陈三里大妈住在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东部的螺狮山小区,这里是九江市集中建设的三个保障性住房小区中的一个。作为小区中的廉租房住户,陈三里一家每月只需要支付27元的租金。
山东省青岛市民陆娟是汽车租赁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去年11月,她拿到了河马石公共租赁小区的新房钥匙。这套55平方米的房间里阳光充沛、装修一新,厨房里连橱柜和抽油烟机都是安装好的。陆娟说,租住这套公共租赁住房每月租金600元,比周围普通商品房的租金低了一半。
吉林市某小区居民张永昶在棚户区30多平方米的平房中住了40多年,按照当地“拆一还一”等棚户区改造政策,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一套45平方米的楼房。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住房保障范围从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扩大到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再到中等偏下收入群体,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住房保障政策的受益者。我国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的住房保障政策框架也日趋清晰。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调整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体系、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有积极意义。一些专家认为,广大购房者能买到适合自己消费能力的住房,应该是解决住房问题的目的和方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应该通过保障房解决,其余的交给市场。从现有政策看,这样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我国开始启动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来,各地通过廉租住房,基本实现了对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应保尽保。为进一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2010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
2010年,在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中,公共租赁房已成为“主力军”,并受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就业人员的欢迎。在一些公租房发展较快的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已经超越户籍的限制,覆盖到外来务工人员。
加快各类保障房建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部署,2011年全国计划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比2010年大幅增长70%以上,并要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万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上报建设计划,并且仍将继续签订目标责任书,以督促地方政府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保证按期完成任务。
据了解,2011年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将在2010年基础上大幅增加,省级政府也将比照中央财政配套补助资金。
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区在保障资金落实的同时,要适当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保障房建设的比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配合央行、银监会,研究制定支持保障房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政策。公积金闲置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的试点2010年也已经展开,随着试点逐渐成熟,2011年将考虑扩大试点范围,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问题。
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推进,保障房的管理问题逐渐凸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继续加强保障房管理工作。各地将进一步严把保障房的准入关,严格审核申请人的资质,并在建设过程中搞好质量监管,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质量。同时进一步加强保障房的物业管理,为保障房住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将创新管理模式,着力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
据介绍,“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各类保障房建设,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继续推进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限价商品住房供应。同时,将继续大力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非成片棚户区和零星危旧房改造。完成现有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
(摘自 《经济日报》2011.02.19 记者 亢舒)
|